李慶年 王麗
摘 要: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記誦考試,而是為了提高學生傳統文化涵養,讓其精神得以發展和弘揚。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整體感知
當前多數人都認為文言文教學主要是積累、是誦讀,好像積累是每篇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和最大目標。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累關鍵文言詞語、課文誦讀也就成為了較為主要的目標,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向以及方式都不夠合理,促使文言文教學的價值無法得以發揮,反而扭曲了教學的初衷,其實文言文教學不能這樣。
首先,毫無章法的文言文誦讀本身對學生而言就是生硬的學習,這種文言文學習方式無法保障教學效果,而最佳的方式則是吟誦。誦讀和積累是學外語的重要方法。如果讓學生過多地誦讀,識記字詞,我覺得就好像在讓學生學另外一種語言,那就不是漢語了。其實這就割裂了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聯系,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浪費了學生生活在現代漢語的語言環境。學生已有的一些重要資源被浪費和忽視。無可否認誦讀和積累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學習母語和第二語言之間肯定有些差別。因此文言文學習和教學不能全靠此。而吟誦則是現如今較為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手段之一,著名學者陳少松先生就曾經提到過,吟誦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方式,被歷代文人才子應用在讀詩、讀詞、讀文之中,可以說是一項能夠讀書又能夠娛樂的高雅藝術活動,而現如今,文言文教學中應用這一方式則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對傳統文學作品進行鑒賞,能夠有效地弘揚我國民族優秀文化,同時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意義十分顯著。”[1]當前語文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吟誦,不僅能讓學生學會詞義文義,還能讓學生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音與義的完美結合。
其次,在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必不可少的原因主要還是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漢語的源頭。為此,在對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教師也應該要意識到這一點價值,不能單單讓學生停留在進行背誦朗讀的層面上。應在讀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選文章基本上都是精華,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并且作者的高遠恬靜的心靈是今之作者難以比肩的),然后再通過讀來深化升華。這樣學生才不單單只是在學習過程中懂得文言文字面意思,還能讓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承載的文化內容,最大化其價值。而要實現這一點,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引導,讓這一思想能夠有效地扎根于學生思想之中,這樣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會得到更好的繼承。這樣會比讓學生背下來,讓他日后在思想中慢慢發酵要好得多。“文言文本身就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結晶,其中也蘊含著較為深刻且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一點也是其他現代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價值,為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深入文言文本身進行分析,以此來挖掘其中所存在的價值,通過有效的手段來實現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進而也就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2]除此之外,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到過,要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接受傳統文化熏陶,以此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其形成較為良好的人生態度。
再次,文言文的“輪廓效應”應當更好地利用,即整體感知。其實在學習每篇課文時都要有整體感知這一環節。我想說的是文言文的整體感知不僅是在理解課文,也是在理解文言文的字詞,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破解字詞這一難關,也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好的語感。但是學生在學文言文時大多被課文下面的注釋所桎梏,沒有形成自己的一些獨到見解,沒有自己的觀點,許多教師僅是讓學生記備注釋。其實注釋只是一種理解,那僅是理解文章的一種工具,最好的理解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在教師引導之后學生自己自然而然地讀出來的。所以說字詞篇章要有個很好的兼顧,教師要站在一個高度上有整體把握。
最后,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教會學生掌握文言文學習的方式,這樣學生今后在面對文言文的時候才能更加順暢地閱讀。可是,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也是有藝術的,因為教學方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文言文教學效果。要講的內容很多。(1)講重點突出,忌貪多求全。“現代漢語本身就是古代漢語的繼承以及發展,所以對比現代漢語和古代文學語言,我們能夠發現兩者之間無論是在句法、詞匯,抑或者是修辭手法上都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學生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雖然會存在一定的障礙,可是也不是毫無根基。這一點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突出三個重點,分別是常用詞法、特殊句式、古代文化知識,通過重點知識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常用的文言文詞匯、了解文言詞法、句法規律,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但不可面面俱到,讓學生無所適從。(2)講透、遷移,忌點到為止。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確保學生掌握了文言文知識點,教學講解也一定要講透,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對規律進行總結,比如說,對于文言文中常用的詞類活用現象教學,教師可以將其和現代漢語進行對比,通過這一方式來深化學生的理解;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做好文言文歸納整理工作,這樣就能讓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更加系統化、條理化,從而也就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遷移。
參考文獻:
[1]陳少松.古詩詞文吟誦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
[2]鄧春英.如何利用文言文教學弘揚傳統文化[J].現代語文,2017(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