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展開動態速寫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在動態速寫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中提高圖像識讀能力;通過畫動態線條的方式展現體積關系,提高美術表現能力;嘗試解剖并補充細節,提高審美判斷能力;在基于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提高創意實踐能力。這些方法都能在指導學生動態速寫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動態速寫;美術核心素養;小學美術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8
作者簡介:王 穎(1976—),男,福建閩清人,福建省閩清縣城關小學教導主任,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信息技術與美術課堂教學的融合。
一、整體觀察,抓取神態動勢
要提高小學生動態速寫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觀察事物。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步驟,首先要集中注意力找到動態對象的典型特點,集中精神把握住其動態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在繪畫的過程中快速抓住主動態線條和動態輔助線,對描繪人物的形象有很大的幫助。在展開訓練的過程中,學生還沒有掌握相關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從靜態觀察開始做起,然后逐步觀察動態的事物,這樣學生就能逐步掌握整體觀察的技巧。
在學習《設計〈西游記〉人物》時,教師可以將動態速寫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觀察影視劇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抓住《西游記》人物的動作和神態特點,然后嘗試展開創作,繪制出自己心中的《西游記》人物。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截取《西游記》中的片段,展現孫悟空、唐僧、豬八戒等人的動態形象。教師組織學生在觀察后說出這些人物的特點是什么。如有學生提出:“孫悟空的動作很像猴子,比如其伸手瞭望的姿態、抓癢的姿態和揮舞棍棒的姿態。”還有學生提出:“唐僧雖然動作不多,但是面部表情有很大的特點,一般都會體現出悲天憫人的姿態。”在學生通過觀察把握住《西游記》人物的神態和動作特點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人物設計,要求其嘗試在設計中體現出各個形象的基本特點,讓人物形象更為鮮明。
在美術核心素養中,圖像識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整體觀察,讓學生在動態事物的造型、比例和肌理上獲得更為深刻的感悟。這樣學生在具體展開繪畫的過程中就能提高圖像識讀的能力,學生所畫出來的事物也會具有更強的直觀性,繪畫能力可以得到明顯的提高。
二、畫動態線,畫出體積關系
要完成動態速寫,學生還要學會如何畫動態線條,并在繪畫中體現出體積關系。教師要指導學生先進行觀察,而后讓其根據觀察和記憶畫出其體積關系,先抓住大的部位進行描寫,并掌握好人物的重心。教師要提醒學生的是,動態線需要十分簡練,要根據動作的復雜性決定其數量,一般來說,簡單的動作中有且只有一條動態線,而其他的線條都是起到輔助的作用。
《飛天》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觀看飛天資料的過程中了解飛天的藝術特點和表現手法。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播放與飛天有關的視頻,然后讓學生根據舞蹈、影視劇作品中的飛天形象展開思考,探究飛天壁畫中的形象是否能體現出人物在飛翔時的特點。如有學生提出:“飛天借助了飄飛的衣服和彩帶來展現人物形象。”教師此時可以展開拓展教學,將動態速寫的內容融入進去,向學生提出:“如果大家是古代的書生,看見了飛天仙子的形象,想要用筆將其描繪下來,大家會如何做呢?”教師鼓勵學生觀察影視劇作品中飛天的形象,然后思考人在飛翔的過程中其重心所在的位置,判斷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現身上的動態線條。同時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人在飛行的過程中,手腳處于怎樣的姿態呢?如何才能控制好四肢和身體的體積關系呢?”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在了解傳統壁畫藝術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對動態速寫有更深刻的理解。
美術表現能力是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是否能合理構思并創作具有思想的作品,主要是由美術表現這種核心素養決定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動態速寫中通過捕捉動態線條的方式分析人物的體積關系,找到更合適的表現手法,提高美術核心素養。
三、嘗試解剖,填補細枝末節
在動態描寫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學習觀察,適當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解剖學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在嘗試動態描寫的過程中就能嘗試填補其中的細節內容,讓繪畫變得更為完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關注肩膀、膝蓋等關節連接處,注意如何體現細節,讓人物形象變得更加和諧。
《吹吹打打》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如何用泥塑圓雕的形式展現吹打樂器的人物。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前,可以先讓學生通過速寫的方式繪制草稿,在繪制草稿前,先給學生觀看相關的演出視頻,讓學生嘗試畫下人物在演奏樂器時的動作和表情。此時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細節內容,如“大家注意一下,吹喇叭的人臉上是什么表情,其兩腮是什么狀態,眼睛又是什么狀態?”又如“敲打鑼鼓的人手上在敲打時腿部的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樣能讓學生注意到各種細節內容。教師還可以適當將解剖學知識告訴學生,讓學生關注人體的結構和關節的特點。在掌握了速寫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展開圓雕的制作,學生在制作圓雕時便會主動關注到其中的細節,對面部表情、手臂關節、雙腳動作等方面加以調整,填補其中的細節內容。
學生在嘗試動態速寫的過程中,要通過判斷和分析捕捉其中的細節內容,嘗試提高自己的審美判斷能力。審美判斷能力的增強能讓學生學會如何敏銳地觀察世界,并判斷如何在繪畫中添加細節內容,這樣學生的美術素養也能得到不斷提高。
四、基于結構,調整形式節奏
在動態速寫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根據畫面結構適當地調節形態節奏。這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人體的比例,并且思考如何將人物形象和背景融合在一起,并根據背景的特點對人物的結構特點進行合理調節。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根據人物的性別等特點調整人體結構,通過面部結構和骨點的不同展現出人物的性別,讓筆下的形象變得更為生動。
在學習《運動會獎杯設計》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了創造性的建議,提出“可以將每一種體育運動的人物形象放在獎杯的底座上,這樣就能讓人清楚地知道是哪一種運動的獎杯”。該說法得到了不少學生的肯定,但是大家都對如何展現動態運動形象較為困擾。針對這個問題,教師給學生播放了運動會的各種場景,讓學生展開觀察,并思考如何才能捕捉動態狀態,并將其繪制下來,和獎杯底座融為一體,設計出精美的獎杯。在學生嘗試繪制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獎杯的底座是什么樣子的呢?如果上面的人物形象過大,會不會讓獎杯變得頭重腳輕?如何才能調整好獎杯的形式,并體現出運動的節奏呢?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了更深刻的思考,不僅探究如何才能展現運動的動態場景,還要思考如何控制獎杯的平衡,讓獎杯整體結構更為協調。這樣學生的創造能力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學生能注意背景等結構因素,并根據人物形象對結構進行調節,則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美術核心素養中創意實踐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調整形式節奏的實踐繪畫活動,學生可以展開聯想和變通,在動手實踐中提高創作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動態速寫活動,通過多畫、多想、多看、多記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這樣學生就能在長期的訓練實踐中逐步提高創作能力,掌握動態速寫的訣竅,同時其美術核心素養也能隨之得到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李 雙,冷春楊.淺談速寫與小學美術教學[J].神州,2012(18):90.
[2]明 靈.淺談寫生、速寫訓練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作用[J].未來英才,20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