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平
摘 要:在現代社會,人們對高素養人才的需要越來越明確。高素養包括了很多方面,知識結構、道德品質、情感交流、價值觀體現等等。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如何把這些教育融進課堂,不僅需要老師的探究,還需要全社會的觀念轉變。主要是針對核心素養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建構方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核心素養;構建方式
在社會生活中,經濟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其中也包括人的綜合素養。在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時對人們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實際情況卻不如人所愿。這說明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素質教育的缺失。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結合課堂學習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提高人們素質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我們如何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呢?
一、教學觀念構建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素質培養為主。在傳統教學中,傳授知識是主要的教學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老師通過對知識講解,將字、詞、句、文保持原樣地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理念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通過學生的硬性記憶來達到領會的目的,通過背誦與頻繁的考試來達到學生接受的目的。但在這種教學觀念下,學校與老師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與品德的需要與建立,這種靠記憶積累的知識沒有經過學生的理解與領悟,一旦經過長時間的擱置,就會被遺忘大部分。而核心素養教學觀念下培養出的學生,能夠在學生綜合能力上更充分地體現出優勢。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是有方法的學習更重要?!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在現階段,老師首先要進行教學觀念的變化,將學生素養培養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與此同時老師通過素養培養的教學理念來引導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良好轉變,這不僅能為學生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為學生在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中提供好的學習方式與方法。
二、教學方式構建
以素養培養為理念的教學目標的轉變必然要求老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與創新。在課堂上,以老師“講”為主的教學方式要向以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
首先,把引導學生學習熱情作為“學”的動力,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其次,改變老師的主“講”特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式學習與合作式學習,老師是學生學習中的督導者與補充者。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提問能力、分析能力、總結能力和解決能力。這個素養的良好培養也是老師素養培養理念的一種體現和一種實現。
最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無論是情境式的教學、合作式的教學,還是引導式的教學,老師都要做好課前的課堂預設準備、教學主要內容的界定與學生素養培養目標的規劃??此圃谛碌慕虒W方式下,老師的教學任務輕松了,實際上,是新的教學方式對于老師本身的素養要求更高了。在教與學中,達到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才是素養培養的教學理念下要取得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評價構建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中,教學評價不再是以單一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在現代教育中,應試教育決定了老師的教學目標就是要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這種評價方式僅僅是學生一部分能力的體現,是在學生素養培養過程中較為不利的一種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一個全方位的綜合評價更可以顯示出素養培養的優勢性。
如,在課堂上的發言積極性上,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的分工角色完成情況上,日常處理學生關系上,對于集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上。實際上,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日常表現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
對于語文老師來說,通過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可以很好地表現出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一,通過讀與寫,可以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與應用能力;第二,通過讀老師可以判斷出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的傾向性,通過寫可以看出學生對事件的理解與認知,對事情的看法與態度;第三、老師通過學生的寫作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感表達。在教學評價上,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評價方式與評價方法。但是考試成績只是對于學生單一的評價,在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體現上是不夠全面的。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老師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轉變。用思想指揮行動,以理念引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教學結果檢驗教學方式的實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的課堂上經過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與培養逐漸形成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書和育人雙向發展,缺一不可,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高素養人才培養的起點與手段。
參考文獻:
[1]姜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7(8).
[2]趙愛華.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課堂建構[J].散文百家,2018(2).
[3]楊鋒.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