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長蘭
摘 要:初中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時期,道德與法治是其關鍵課程。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可是當前初中時期的這門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產生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實際教學的效果,鑒于此,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和實踐探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索;實踐研究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課程中的關鍵部分,是義務教育中不能缺少的學科。通過教改活動,教科書變成圖文并茂的內容,更加吸引學生。在教學內容中需要強化記憶的知識內容減少了,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增加了。
一、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新課改中要求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善于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給學生創建快樂開放的教學課堂。可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依然使用傳統教學方式,使這門課程的實際教學產生很多問題:
1.傳統教學理念下落后的教學方式
雖然新課改倡導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可是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同社會現實脫節。素質教育雖然已經提出,可是應試教育依然存在,學校和家長更加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使學生綜合能力難以發展,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無法很好激發出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
在大多數學生眼中,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在考試之前背記一下即可,其未意識到這一課程對自身未來成長有多重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偏低,因此,沒有切實領悟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倘若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喪失興趣,那么其是無法學好這門知識內容的。
二、實行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初中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德育發展。想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充滿生機,就一定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氣氛,要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生活元素。教師一定要將課堂教學同現實生活關聯起來,轉變以往教學中單純的說教,讓課堂教學生動有趣,這樣,學生才會發揮學習的自主積極性。
1.課堂教學貼近現實生活
在實際教學中,新課內容的導入是極為關鍵的部分,很多教師在導入新課內容時語言蒼白無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一定要借助這一點,盡量把課堂教學同學生的現實生活關聯起來,使用貼近現實生活的事件、問題等激發學生的自主積極性與興趣。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友誼與成長同行》的時候,可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年齡增長,找到不同時期和朋友的合影,將其做成幻燈片,這種新課內容的導入方式更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產生很多有關教學內容的感悟與理解。如此一來,學生就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有趣、生動。
2.角色扮演的方式
初中學生自制能力較弱,在課堂學習中極易出現走神的狀況,可是這一時期學生的表現欲望極為強烈,因此,借助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可在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中安排學生飾演生活情景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來自現實生活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經過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啟發學生。教師可依據教材內容編制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情景劇,讓學生飾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學生在飾演角色表演之后,也增強了情感體驗。例如,在為學生講授《讓友誼之樹長青》的時候,教師可組織學生依據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交友過程,編制一個情景劇,在情景劇中切實顯示出交友過程中的典型問題。學生表演自己身上曾經發生的事情,會有更高的熱情。經過交友情景劇的表演,很多有矛盾的學生會意識到之前交友過程中自己出現的錯誤,這樣就會同朋友重歸于好。生動有趣的表演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際教學生活化,切實提升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與興致。
3.與時政熱點密切關聯
對于時政熱點內容的關注能拓展學生的眼界,因此,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內容,其中法制教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關鍵內容。法治教育不但傳播法律知識,也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其成為守法、健康且有道德的公民。例如,在講授《愛在家人間》的時候,可綜合網上關于兒子分光老人拆遷款的事件向學生提問,關于這樣的家庭問題,你有什么樣的觀點,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探討。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能離開現實生活,對比生活中的現實案例,學生將現實生活以及學習中的真實經歷帶到實際教學的課堂中,將教材中的文字逐漸變成趣味橫生的教學內容,不但可以使學生把握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更可以將在教材中學到的知識內容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繼而成為更有責任心、法律意識強以及素質良好的健康公民。
參考文獻:
[1]連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3):80-81.
[2]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