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林
摘 要: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以達到新課改要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就初中數學中如何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問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一、結合學生實際建立科學的學習小組
教師要想提高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模式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合理的分析,并在分組合作學習基礎上加入分層教學理念。教師合理分組是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前提,教師不要只根據座位順序的哪一排或哪一行進行分組,因為這不屬于合理分組,只是流于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來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要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讓優秀學生帶動學困生和中等生,中等生幫助學困生,提升中等生學習水平能力,讓學困生向優等生學習。這樣,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和能力。所以,教師應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以保證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夠進行快速有效的合作學習。
例如,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課程時,教師先根據學生的能力基礎、學習水平和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對于層次較高的小組,教師要求學生探討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來繪制圖像,并分析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習小組,教師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組的解法并能夠運用其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
二、規劃安排教學內容
既然決定在數學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就要明白這種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的講課時間,從而導致課堂效率降低。因此,針對此問題,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之前,明確教學目標,畫好重點、難點,對課堂時間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嚴格把控小組教學討論的時間。另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劃分安排,不能為了“小組合作”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也不能把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內容安排讓學生合作學習。精選合作學習內容,真正發揮小組合作教學的優勢。
例如,學習“平行線的性質”課程時,由于課程主要是以“空間和圖形”兩部分組成,所以,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線段、直線以及不同內容的角,然后加強難度,進一步延伸教學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同位角、內錯角等。要求學生通過合作,從帶有兩條對角線的不規則四邊形中找出內錯角、同位角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靈活運用。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首先,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驗證每一種方法。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能主動運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例如,學習“高度的測量”課程時,課程主要內容是學習三角形的測量。教師提問學生:三角形的測量方法有哪些?需要運用到哪些工具測量?如何計算測量結果?在提出這些問題后,有些小組利用三角函數和皮尺進行測量,有些利用直角三角形測量出三角形的高,有些運用金字塔陰影法算出三角形的高度。教師對學生得出的這些結論進行評價,指出各方法的優缺點,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也開始發散思維進行思考,使其數學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擴展。
四、教師要充當好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并及時適當地評價
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都需要教師不斷地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實現,所以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也要不停地轉換。教師有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問題時,教師要俯下身來,以學生合作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適時地對學生的合作交流給予指導,適量提出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誘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觀點、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
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教師營造一個輕松、開放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能把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中解決問題,更有利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并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彩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2015.
[2]姚志剛.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學苑教育,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