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榮
摘要: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具有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并且在中段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學到了一些修辭方式和描寫手法,故而,我們再采用一般意義上的寫作教學手段顯然是不能適應兒童文學素養成長和發展的。基于此,本文展開了針對性較強的五年級語文寫作教學探討,希望可以對同仁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五年級學生;寫作教學
寫作,不僅僅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可以說它在所有語文教學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與此同時,它又是一個飽受詬病的教學環節。對于筆者執教的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墮于思考和寫作,或者是害怕寫作,這樣的現象在同齡的其他學校應當也不鮮見。對此,筆者在結合自身語文寫作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簡要分析了幾點提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拙見,望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引導學生仿寫、續寫,克服寫作的恐懼
兒童的模仿能力和興趣是較強的,因此,只要教師利用好這一行為特點,讓五年級的學生跟著教師的閱讀材料課堂教學進行自主仿寫和續寫,那么,在模仿的過程中,就可以讓他們逐漸意識到寫作其實并不是太難,當他們伸出手時,其實還是可以觸碰到寫作教學的“果實”的。當學生在寫作中積累過一次美好的體驗,接下來的寫作深度教學就更加容易一些了。具體來講,比如在教學《燕子》這一課時,其文章的開頭部分是這樣表達的:“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隊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一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其作者開門見山,直接將小燕子的外形表達清楚了。對此,有的學生是如此進行仿寫的:“一身潔白光亮的羽毛,一對大蒲扇似的翅膀,一張扁扁的褐色嘴巴,一隊楓葉似的腳掌,走起路來一搖三擺,那就是奶奶家的大白鵝。”從這一簡短的外貌仿寫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小學生的思維并不是不可以發散和活躍起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進行引導,只有方法得當,就可以引導學生在仿寫中達到異曲同工妙效,進而幫助他們克服寫作中的恐懼心理,消除惰性,提升教學質量。
二、激發兒童寫作興趣,寫出真實情感
寫作中還需要加入一定的真實情感,這樣可以讓文章更加具有信服力,并且達到生動、形象、具體的效果。情感是一篇優秀文章的靈魂,故而,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一定要指導他們為文章注入靈魂。具體來講,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對比第一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敘述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到運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以抒發情感的便利性,這樣他們在寫作中就更加容易表達真情實感。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激發兒童的寫作興趣來達到表達真實情感的效果。比如,結合課堂上的某一件細小的觀察實驗、或者教師所講述的一個故事等等,讓兒童寫作一篇觀后感、聽后感等,由于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故而,在表述真實情感上更加不具有障礙性。
三、積極開展拓展閱讀,制訂良好閱讀計劃
古語有云“兼聽則明名,偏信則暗”,意思是說對于同樣的一件事,事實上的決策者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人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做出最適合方案、計劃或者裁決,而偏聽偏信,往往會使人深陷絕境。其實寫作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知識輸出的過程,代表了作者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如何讓自己的文章能夠贏得眾人的青睞呢?筆者認為,自然離不開博取眾家之所才,眾家之所見,而這一“博取”的過程,就是積極展開拓展閱讀的過程。閱讀要有計劃,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為其制定出兩個學期不同的閱讀計劃,并且還可以進一步將計劃細化,比如上半學期需要學生閱讀哪些材料,如名人名著、故事寓言等,而下半學期需要學生閱讀哪些材料,如科學趣味、歷史變遷等等,這些都可以使得學生的視野越來越開闊,在寫作中結合不同的閱讀材料,寫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四、養成寫作習慣,親動筆、勤動腦
俗話說“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寫作能力作為一種文學功底來說,是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積累和沉淀得到的。故而,教師一定要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比如,看到某一篇文章中寫作精美的語言,立刻想到摘抄下來,并且在一旁進行仿寫練習,還可以從培養五年級學生良好寫日記的習慣入手,讓他們勤動筆、勤動腦,讓實踐中得到鍛煉和積累,進而獲得更豐富的寫作成功感和自豪感,最終愛上寫作,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文學內涵。
綜上所述,小學五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教學阻礙,如學生寫作興趣低、寫作能力差、恐懼寫作等現象,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激發五年級學生寫作積極性的基礎上,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動筆、動腦習慣,促使達到勤能補拙的效果,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路徑,實踐中還需各位同仁實事求是,具體分析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周靜.讓學生享受寫作樂趣——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08).
[2]張獻貴.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7(07).
[3]馬婷.基于支架式教學理論的新疆J小學五年級寫作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