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妹容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利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提高教與學的質量,使學生不僅要學會,同時還要學精呢?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明確“先學”學什么;二、明確“先學”如何學;三、明確“后教”怎么教。
關鍵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擺一擺;說一說;遷移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自學、探究,師生合作學習,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掌握知識,深化思維,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讓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高效呢?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明確目標——“先學”學什么
“先學”與傳統的“預習”不同,“先學”并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明確目標和明確內容的學習(即:出示自學提示)。例如教第二冊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第一課時的自學指導:
1、分一分,請同學們打開桌面上的利是封,把這些氣球按形狀來分。(2分鐘)
2、數一數,可以分成幾類,每類有幾個,把氣球粘貼在白紙上。(2分鐘)
3、記一記,請同學們用圈一圈、寫一寫、畫一畫的方法,把分類的結果清楚的記錄在白紙上。(4分鐘)
4、生匯報。(4分鐘)
5、學生提出問題,組內解決,解決不了,再由老師講解。(4分鐘)
這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以及學生的思維特點,將“先學”內容編寫在教學設計里,指導學生“先學”。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可行性、可檢性,要能夠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自覺“先學”的習慣。
二、明確方法——“先學”如何學
在課堂上,要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先學”之中,達到學生易學、樂學的口的,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擺一擺
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可利用彩色小棒、數學小方塊、幾何圖形、各種實物等,開展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如教認識數“7”時,先讓學生利用7根小棒擺出自己喜愛的圖形,同學們很有興趣,如擺出:
等有趣的圖形,借此機會向學生提問:“7”這個數是幾個幾合起來的?請大家用小棒擺一擺,比一比看誰的擺法最多?這時學生的積極性更高了,個個聚精會神地尋找合成7的幾組數,緊接著讓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擺的方法,怎樣擺得快、擺得好、擺得準。這樣放心、放手地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發揮,結果一些小精靈、小腦袋卻出人意料,擺出了滿的答案。能按一定順序排列:
通過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互相討論,大家很快認識了組成“7”的兩個數、三個數……直到7個1組成7。這應該成為我們數學教學中《10以內數的認識》“先學”的突破口。
2、說一說
對小學生來說,數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艱難的抽象過程,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學會如何觀察圖形,如何研究圖形,從敘述一句完整的話入手,先由教師領著說,再向學生試著說,然后讓學生互相說。也可以換個角度處理,讓學生試說,互相說,教師在反饋點撥,這樣效果比較好,正好突出了先學后教的特點。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試著說一說,都有些什么圖形?學生說出圖中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然后,再教給學生基本的觀察方法和測量的方法,要按照一定標準進行觀察,邊有什么特點,角有什么特點,然后測量邊的長短和角的大小,從而試著說一說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這樣,學生對于新知的學習興趣濃厚,對概念的理解也很好,記憶深刻。
3、遷移
學生在課堂上能否學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法是否新穎、靈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學的趣味化、多樣化。教學中可以采用做游戲、講故事、猜謎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我就采用了猜謎游戲進行教學。新授時,我先讓學生猜裝有8支和6支粉筆的盒子,再出示另一個粉筆盒,讓學生猜猜盒子里有幾支粉筆。學生興高采烈地猜著:“1支、4支……”當學生急于想知道對不對時,我就把盒子打開,學生不約而同地說:“一支也沒有。”我馬上提問:“盒子里沒有粉筆,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的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0”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那“幼苗”既能健康成長,又能輕松愉快地學到了知識。
三、明確教法——“后教”怎么教
如果說課堂前的“先學”是要明確目標和任務,那么課堂中的“后教”則是需要“以學定教”了。“先學后教”的“教”不是單純指講授的意思,應該是“點撥”的意思,是學生充分自學后,利用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對于只有一部分學生能理解的內容,課上就讓學生討論交流,采用“兵教兵”的方法,再由教師適當評點、更正、補充等;對于學生基本不能夠理解的內容,要在啟發的前提下進行精練的講解,保證“學生已會的內容堅決不教”。這樣能有效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昂蠼獭笨梢赃@樣來實行,如:當堂訓練,鞏固提高。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如學習了“圓的認識”這一課后,教師布置了這樣的作業:①請用圓規在紙上不同的地方畫出大小不同的圓,你發現了什么?②請用圓規在紙上畫出精美的圖案,拿給爸爸媽媽欣賞,說說它像什么?③請你大膽試一試,不用圓規,用你找到的工具畫個圓吧!這個案例就利用了小孩喜歡“顯擺”的心理,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作業猶如磁石把學生深深吸引,讓他們在快樂中去完成作業。又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后,教師組織學生去玩“找朋友”的游戲時,要求學生找到朋友后,要和“朋友”一起編一個新的游戲。結果,學生編出了你講算式我講答案的“對口令”或你講答案我講算式的“打電話”等游戲形式,把知識練習融于游戲之中,這樣,再次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全過程,享受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們教學成功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