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朗讀是一年級重要的教學目標,以一年級教學課堂為立足點,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以朗讀學、教育學為理論支撐,運用課堂觀察、綜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現(xiàn)狀,并在教學基礎上給予切合其年齡特點的建議,培養(yǎng)孩子熱愛朗讀興趣,不斷提高其朗讀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也為高年段的文本理解奠定基礎。
關鍵詞:朗讀;朗讀現(xiàn)狀;朗讀教學
一、研究背景
(一)概念界定
朗讀的概念: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普通話教學專家徐世榮將朗讀釋為:“朗讀就是把書面上寫的語言,變?yōu)榭陬^上說的語言,把無聲的語言(文字、文章、文學作品)變?yōu)橛新曊Z言——更能表情達意的口頭活語言。”由此可見,朗讀的幾個要素,首先是口頭上的區(qū)別于書面形式,其次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形式,通過聲音的變換,使得傳遞的文字更具張力。
朗讀教學概念:語文教學活動中朗讀教學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它是以語文教材為朗讀對象,通過學習,正確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會運用語言獲得一定的語言能力。”由此可見朗讀教學的幾個要素,語文教材為對象,并在此過程中讓孩子們愛上朗讀,并不斷掌握朗讀方法,提高其朗讀能力,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
(二)一年級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一年級課堂重視識字、寫字,對于朗讀重視不夠
低段的語文課標中對于學生識字寫字做了精確的目標要求,而對于朗讀的目標相對比較含糊,同時學校在測試的過程中很少有單獨為朗讀項目設立相應的達標檢測,以至于學校、家長以及學生本人對于朗讀的重視不夠。因此學校應通過多種活動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應從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等方面加對朗讀教學的重視。
2.課堂學生的朗讀單一機械,單純地泛泛而讀
筆者走訪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都會安排語文的晨誦活動,但是學生們的朗讀情況卻良莠不齊。一方面很多學校學生的朗讀是單純的聲音響大,但是“筋疲力盡的嘶喊”過后對于朗讀文本的內容完全沒有理解與體會。另一方面大多數學校的晨誦時間都大于等于30分鐘,如果單純地大聲音朗讀30分鐘不采用多樣的方式學生很快便會感到疲憊。所以朗讀教學的策略很多,方式也有很多。
3.教師的示范指導不到位,缺少科學多樣的指導
深入課堂發(fā)現(xiàn),在一年級的課堂中教師對于朗讀的指導很不到位,缺少科學有效的朗讀方法。另外朗讀的示范教學也很少,低年級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的朗讀是在教師的示范中慢慢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教師的有質量的示范讀對于學生提高朗讀技巧尤為重要。
二、朗讀教學的新探索
1.關鍵詞法
在文本中結合課堂的教學目標與文本特點,尋找關鍵詞。
例如課文《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中的動詞就是一個很好的朗讀點。“掰”“扛”“扔”“摘”“捧”“抱”幾個動作的指導朗讀與強調,可以很好地理解文本小猴子貪心的性格。
2.節(jié)奏法
一年級的課文有很多童謠,句句之間相互對應,尾音壓在相同的韻腳,讀起來朗朗上口。把握此類的文本的的節(jié)奏是重要的朗讀方法。例如一年級上冊的《對韻歌》《古對今》2篇文章便可對比來教學,多以短句為主的對對子,教學中可以采用拍手的方式,打著節(jié)拍,讓學生體節(jié)奏感的魅力。
3.表演法
表演法朗讀要求學生表演方式對課文描述的內容進行朗讀,老師對其中角色的特點,對話的方式給予指導的朗讀方法。例如《動物王國開大會》這篇課文,是一年級童話式文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孩子天真的性格特點,可以分角色朗讀,通過音調,語氣呈現(xiàn)不同小動物的性格特點。例如狗熊的憨笨與不知所措可以通過較粗的聲音來展現(xiàn),狐貍的“你說一百遍,大會也開不起來”那種精明可以通過聲調高、音色細來呈現(xiàn)。
4.聯(lián)系法
聯(lián)系法是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喚醒他們的生活體驗,進而增加興趣與感受的一種朗讀策略。部編一年級的語文教材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每個單元后語文園地中的閱讀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貼近他們的生活而專門選擇的文本材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語文園地中和達人一起讀環(huán)節(jié)非常喜歡,教師也應從這方面入手指導朗讀。例如下冊語文園地七《孫悟空打妖怪》這篇文章是基于《西游記》而創(chuàng)作的童謠詩,源于學生對名著《西游記》非常喜歡,對這首童謠非常感興趣,教師在指導朗讀時便可用聯(lián)系法激發(fā)學生興趣,饒有興致的朗讀成誦。
5.分解法
一年級的孩子對于停連等技巧的掌握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將長句子分解成短語,將短語讀準確讀流利,階梯式的層層推進。例如課文《荷葉圓圓》中,長句子“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主人公——小魚兒,在哪里——荷葉下,做什么——游來游去,怎樣游——笑嘻嘻地,就可以將長句子分解來讀。但是教師應注意分解是有層次的,分解的地方基本屬于要停頓的地方,不要將句子完全拆散。
朗讀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對于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提升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專業(yè)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與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月霞.讀好文本長句,為低年級朗讀能力發(fā)展奠基[J].小學教學研究,2018.
[2]駱玉紅,仇南葉.多元朗讀長句.回歸語文本真[J].教學月刊語文版,2017.
[3]李芹.練出實效讀出精彩[J].新課程導學,2015.
作得簡介:王冉(1991—),女,漢族,黑龍江人,碩士研究生,就職于蘇州大學實驗學校,二級教師,從事教師工作。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