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媛媛
摘要:語言是文化傳播的基本要素,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而文化作為語言形成的大背景,其在傳播與運用中也與文化表現與文化內涵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英語是中專課程體系的主要學科,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促進中西方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入手,對“文化導入”法進行分析,并結合中專英語教學實踐設計教學策略,以增強學生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關鍵詞:“文化導入”;中專英語;實踐意義;實踐策略
引言:
文化與語言的關聯性體現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即一方面語言構成了文化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作為認知文化、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語言也承載了文化傳播的功能。由此可見,我們在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不能孤立地從語言要素入手,而是應該結合文化背景下呈現出的思維特征、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藝術、風俗習慣、行為規范的認知等進行分析,讓語言學習在文化的滲透中更加靈活、有效。英語是目前中專院校跨文化交流中的主要學科,根據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教師應合理設計滲透文化,促進文化導入,讓學生在不斷了解、學習英語文化的基礎上理解英語、掌握英語、運用英語。
一、“文化導入”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文化導入”是在外語學習中適時適量導入一些文化知識,以輔助學生完成語言理解與掌握的一種方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法的運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從英語的本質來看,作為一種語言,其形成與發展與社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但是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習慣于針對語言體系進行教學引導,一些學生在跨語言文化交流中空有知識儲備,而缺乏文化儲備,針對此,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文化導入”能夠增加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提高對文化的敏感度,進而提升跨語言交際能力。從教育功能來看,中專院校教育教學的基本目的是為社會提供優質人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學生的英語能力不應該局限于聽說讀寫能力上,而是應該從文化角度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這樣才能在未來走向社會的過程中,正確看待英語文化,并主動擔負起推動民族文化傳播的責任。從學生的特點來看,中專院校學生由于整體素質偏低,英語能力層次不齊,經常被打上“學困生”的標簽,而在教學中,如果依舊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語言講解,必然會影響其課堂參與,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文化導入,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開放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調動中專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二、“文化導入”法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1.堅持教學原則,指導“文化導入”法的實施
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為提高“文化導入”教學法應用的科學性,提高教學實效性,教師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相關性原則,即文化的導入應該圍繞某一教學目標進行,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這樣學生才能通過文化的滲透獲得針對性的語言指導;第二,實用性原則,中專英語教學應堅持職業教育的基本理念,將技術培養與英語學習相結合,從學生的具體專業出發,對英語文化進行導入,如設計ESP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專業的英語學習中理解語言、接受文化,從而提高中專英語教學的實效性;第三,客觀性原則,即文化導入應該與中專生的文化水平相契合,確保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在層層遞進的文化滲透中提高語言能力。
2.以教材為依據,挖掘“文化導入”的切入點
教材是英語教學設計的主要載體,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明確文化導入的方向,讓中專英語語言教學與英語文化能夠實現真正的融合。在教材挖據與利用中,教師首先要注重英語文化價值,例如在篇章閱讀中,教師不僅要針對單詞、語法、文章結構做出分析,還應該指導學生挖掘其背后的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民族風俗、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等,讓學生以文本為切入點,深入了解并認識英語文化,提高對英語閱讀的理解能力。其次,注重文化交流與傳播,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不是單方面的,教師需要結合某一閱讀主題,實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讓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文化差異,并提高文化自信。再次,聯系實際生活,中專英語教材在文章安排上貼近現實生活,基于此,教師應從教材內容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如時間觀念、購物凡是、就餐禮儀、日常寒暄、傳統節日等,讓學生在對比中反思,并在細節上理解英語文化。最后,注重對英語文化行為塑造,如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設計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日常行為模仿歐美國家禮儀、習慣等,從而深化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形成英語文化行為。
3.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文化探究興趣
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在文化導入環節應設計多種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融入到學文化情境中來,從而形成探究英語文化的興趣,提高對文化、語言的理解能力。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為學生構建文化語境,例如在以“Holidays”為主題教學設計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展示Thanks giving Day、Christmas Day、Easter Monday、April Fools Day、Mothers Day等片段,讓學生觀察西方人在這些節日中的表現,理解節日期間的社會風俗等,從而提高學生對異國節日文化的感性認知。采用任務驅動法,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文化導入,即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英語學習任務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結合英語文化主題,安排小組對英語文化進行討論,并開展情景對話,通過任務驅動、組間競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結束語
總之,“文化導入”法是基于語言與文化管理而形成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中專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理解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為學生構建文化導入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體會英語文化價值,以及與漢語言的差異,從而掌握英語語言,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
參考文獻
[1]胥文軍.文化導入與英語教學[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7(02):101-104.
[2]王袆.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文化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英語教師,2016,16(05):50-52.
[3]遲碩.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導入[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2(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