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繼萍
【摘要】小學生抵觸寫作的原因在于無話可說,不知道該寫什么,不明白寫的意義。以往的作文教學大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新穎內容,常常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一篇好的文章。教師還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死記硬背好詞佳句,來給作文增添“生命力”,絲毫不考慮學生是否樂于接受,是否真的消化。這一弊端現狀的存在,極大地限制著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此時利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激活學生思維,打開學生智慧之門,幫助學生捕捉“亮點”資源就顯得十分必要且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作文教學;智慧靈感;探究;思考
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育領域不斷推進,對語文作文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讓課堂煥發新的生機,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優質完成學習任務,彰顯人生最高價值,這是教師們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體驗式教學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既能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只有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做課堂的真正主人,營造好的寫作氛圍,打造優質互動平臺,語文作文教學工作才將走向更大的成功。
一、用心引導體驗生活
小學是作文的起步階段,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著學生實際的理解情況。選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組織體驗式的教學活動,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提出多個問題,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索,這種教學模式十分符合小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當然也有利于作文教學實效性的快速提升。體驗式的作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輔導作用,多與學生進行互動,變學生的“要我寫”為“我要寫”,遠比教師一味灌輸指導的效果要好得多[1]。比如,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郊游,帶著學生看看盛開的花,變綠的草,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語言將所見、所感、所想統統記錄下來;或以全班交流的方式,說一說“最喜歡的季節”“春天的主要特征”,來開闊學生的創作思路,取得體驗式教學的理想成果。學生有機會接觸自然,有機會感悟生活,抵觸寫作的情緒便會慢慢消失,教師再去落實各項人才培養計劃也會變得非常高效。
二、提出問題推動教學
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寫作環境,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使其在特定情境中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主動跟隨教師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鍛煉自主分析、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學會通過多種方式解決相關問題。體驗式作文教學充盈著智慧的靈感,提出問題,導入新知,活躍學生形象思維,啟發學生創新意識,這對其觀察力、想象力的豐富而言是很有幫助的。比如,教學《歡樂的潑水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1)同學們,你們有聽說過“潑水節”嗎?(2)我們有56個民族,你們來猜一猜,“潑水節”屬于哪個民族?當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時,教師不妨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幾幅圖片,把學生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學生初步閱讀課文,心中已經有了答案,此時教師再問:(1)你們想參加“潑水節”嗎?(2)發揮想象力,說一說“潑水節”當天的情景吧!這就給學生明確了寫作方向。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體驗著互動的實際樂趣,有了強烈的寫作欲望,他們滿懷信心拿起筆來,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筆尖流淌的是他們與“潑水節”的對話,完成的作品自然稱得上是“上乘之作”。
三、重視實踐養成習慣
教師有必要通過一些手段,讓作文教學擺脫束縛,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素材、發現事物、感悟生活的好習慣[2]。比如,每學期帶領學生去敬老院、孤兒院等場所,鼓勵學生多與人進行相處,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引入熱點話題,展開辯論“應該扶老人過馬路嗎?”。學生體驗得多了,實踐得多了,寫作時就會思如泉涌,真正做到“下筆如有神”。另外,教師還要評價學生的寫作表現,給學生以體驗式學習的強大動力。比如,標注出學生寫得好的句子,全班誦讀出來,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樹立學生的奮斗目標;再如,要求學生小組互評,因為學生總是最了解學生,從孩子的角度發現問題,找出錯誤,會比教師直接反饋的效果要好,更容易使學生養成好的寫作習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體驗式的作文教學是打開學生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讓學生在體驗中捕捉動態資源,為作文增添生命力,同時指導他們感悟生活,運用語言文字將內心想法及時地記錄下來,彰顯智慧的靈感,體現創作的意義,語文作文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之效,為基礎教育事業的長遠規劃做出了很大貢獻。小學生不再厭惡寫作,思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親身體驗式的作文指導促進了師生雙方的共同成長,這也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以生為本、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李龍.淺談農村小學中低年級體驗式作文教學的重要性[J].中外交流,2017(03):229-230.
[2]邱俊.體驗發現喚醒靈感——“活動體驗式”寫作教學的嘗試[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