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云
摘要: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活動開展中創設極具生活性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還可以使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自主探究到有價值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方法,促進其物理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活動開展中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呢?這是本文論述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方法
縱觀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的有關內容,其明確指出,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以此在已有的生活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并在生活探究中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習題課作為初中物理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是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的關鍵部分。對此,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嘗試創設生活化的習題課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問題解決中運用所學、鞏固所學。
1.利用生活實例編寫習題,鞏固所學
學生生活與物理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在生活中,學生往往對生活現象背后所有蘊含的物理問題有著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一味地運用教材課后習題或者教參習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那么,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僅僅是書本上的理論內容,其無法獲得有價值的生活內容,這對于其學習能力、生存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不利的。對此,我在習題課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教學內容,從生活中選擇與之有關的現象,將這種現象以情境創設的方式直觀地再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生活情境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在問題解決中提升其問題處理能力。以“短路”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利用日常生活中使用家電情況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小紅搬了新家,她發現墻上的電源插孔是三線的,為了能將電視安裝上去,她在超市買了一個插線板,將其插到了墻上的三線插孔之中。然后將電視機的插頭插到插板上。但是,在打開電視的時候,家里的其他插座都斷電了。小紅到配電室一看,原來是“掉閘”了。那么,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是用電量過大嗎?于是小紅把總開關閉合,換了幾個可以保證能正常使用的電器,就算是只有15w的小燈泡都不能在這個插線板上使用,但是將插線板插到其他插孔卻可以正常使用。這是為什么呢?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該生活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會自主地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以此推動其理解、分析問題能力的發展。
2.利用利用生活化物理練習,學以致用
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解決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毋庸置疑的,引導學生實現學以致用是廣大物理教師為之探索的內容。生活化的物理習題設計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點,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生活中的物理以及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為其物理運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我在物理習題課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教學所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其已有的生活經歷為背景,為其創設極具生活價值的問題情境,以此使學生在生活情境體驗過程中,自主地觀察生活、提出問題、分析歸納等。比如,我在教學活動之后,常常會為學生設計諸如:如何測量操場旗桿的高度?如何測量牛奶密度?當一瓶果醬的蓋子打不開的時候,我們要如何做?暑假期間學校的小花園無人打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使花園旁邊的水管每天自動地放一次水呢?……在這樣多樣化的生活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拓展,其在生活問題解決中不僅可以實現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還可以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為其今后更好地應對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利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知行合一
物理是生活的學問。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往往會從教材中學到大量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只有與生活實際密切地結合起來,才能充分地發揮其應用價值,也會使學生在應用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此,我在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在理論聯系實踐該原則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一些極具知識遷移性的生活情境,以此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自主地從生活中搜集信息、探尋答案。以“電功率”該內容教學為例,在教學借助之后,我引導學生立足現實生活,以小組為形式搜集與電熱器和其他一些能量轉化為熱量的設備(太陽灶、燃氣灶等)有關的信息,如名牌、說明書、發熱功率等。然后,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通過計算比較這些設備的優劣。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其主體性的發揮下搜集到大量的信息,實現其知識儲備的增強,還可以在對比分析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此為其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積累豐富的經驗。
總之,在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物理與生活的關系,借助不同方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生活中感知物理、運用物理,增強其物理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何鳳霞.初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生活化情景的運用[J].才智,2016(32):9.
[2]趙東升.初中物理習題教學生活化情境創設的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