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
【摘要】結合“互聯網+”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求,本文從轉變教學觀念、建立網絡教學體系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策略,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英語教學 慕課 微課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41-02
引言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模式被引入到了各行各業中。在“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已然發生轉變。對于大學生來講,過去的黑板、幻燈片等知識講解模式不再具有吸引力。面對這種形勢,還要加強對“互聯網+”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問題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
一、“互聯網+”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需求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需求
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能完成各種信息資料的查找,從而擺脫時空對自身學習的局限性。面對這種趨勢,大學英語急需完成教學觀念的轉變。因為在“互聯網+”模式下,知識的開放性較強,教材不再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工具。對于教師來講,還應認識到網絡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樣知識,所以教學的關鍵在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和教學也都不再局限于課堂。但就目前來看,不少高校依然沿用過去的教學模式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教學缺乏吸引力,直接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低頭族”,難以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因此,還要盡快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便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及時轉變。
(二)活動模式的轉變需求
在“互聯網+”模式下,教學活動模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對大學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網絡的教學資源較多,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真正學習需求進行資源的篩選,才能確保教學活動質量。所以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通過加強溝通獲得及時反饋,以便及時進行教學活動模式的調整,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不斷提高。此外,教師也需要結合學生個性需求進行豐富活動的組織,以便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充分激發,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然而目前來看,一些教師采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依然較為滯后,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開展教學,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則能促使英語教學模式得到盡快轉變。
二、“互聯網+”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一)轉變過去教學理念
面對“互聯網+”模式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沖擊,還要盡快實現該種教學模式與傳統英語課程教學的融合。為此,還要盡快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師認識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性。作為教師,還應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還應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中側重為學生提供指導,才能更好的適應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在教學理念得到不斷提升的同時,教師才能加強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學會運用網絡開展教學,從而獲得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保證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著手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引入“互聯網+”教學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改革中,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并非是改革的承受者,實際應為改革的合作者。因此在推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作為“助教”,給予學生一定學時進行教學內容講解,而自己成為“學生”進行聆聽和補充。采取該種方式,教師可以盡快轉變為指導者,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得到充分調動,因此可以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建立網絡教學體系
想要引入“互聯網+”模式,還要建立大學英語的網絡教學體系。為此,高校需要借助校園網搭建網絡教學平臺,鼓勵師生利用平臺開展教學和學習活動。與此同時,高校需要加快英語網絡教學課程的開發,以便在充分挖掘英語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推動英語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創新發展,增強師生對網絡教學和學習活動的體驗。在教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則要從教學管理、成績考核、自主學習、課程教學等多個方面完成相應的體系建設,借助互聯網開展各項工作。對于教師來講,借助體系的管理功能,可以更好的開展備課、基礎教學和延伸教學等各種工作,從而使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對于學生來講,可以借助體系進行各種英語素材的分享,同時拓展學習空間,因此能夠更好的投入英語學習活動中。在體系的管理下,師生也都能參與到更加精準的英語教學活動中,采用視頻、音頻等各種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可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引入多種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還應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首先,可以采用慕課教學模式,借助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使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得到充分突顯。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教師可以對教室、教材等資源進行整合,由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自主探究學習,與同學分享學習成果。教師通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則能有針對性的完成英語教學內容的設置,通過為學生提供優質慕課資源引導學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得到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其次,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模式講解英語重難點知識。通過錄制濃縮和精練英語知識點的小視頻,并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視頻分享,則能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英語知識,把握教學的主要方向。最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前完成學習任務的布置,由學生自主利用網絡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主要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采取該種教學模式,可以實現英語教學的延伸,從而獲得較高的教學效率。
(四)加強社交平臺運用
借助互聯網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應當側重體現教學的交互性、自主性和共享性。為此,教師還應加強社交平臺的運用,以便為學生創建一個泛在的學習環境。一方面,教師需要建立微信群、QQ群等得到普及應用的網絡社交平臺,借助這些平臺進行知識點分享,確保優質學習資料能夠盡快傳遞至學生手中。在該平臺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進行英語小故事、精彩英漢互譯等內容的分享。相較于教師,學生分享的內容往往充滿趣味性,可以更好的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達到潛移默化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借助社交平臺完成新型師生互動關系的把握,以便及時獲得教學反饋,更好的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郵件、微信等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借助網絡為學生提供建議和指導,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任務的布置。借助教師提供的各種網絡途徑,學生也能在遇到英語學習問題時及時尋求教師的幫助,因此有助于和諧、親密師生關系的建立,因此能夠為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論: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互聯網+”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急需完成教學理念和模式的轉變。為此,還要盡快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建立網絡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入多元教學模式和加強社交平臺的運用,則能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繼而使高校的英語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韓睿,尹衍林.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轉型研究[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綜合版),2017(10):123-125.
[2]孫雅君.“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考[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02):97-9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