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影
【摘要】在新時代的網絡技術環境下,由于信息技術越來越高超,所以越來越多的班級文化就建設在網絡信息的層面上,并且這種現象日趨普及。網絡環境給班級文化建設帶來新特點和新趨勢,即網絡環境促進班級的文化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環境 班級文化 班級建設
【基金項目】該論文是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多元化背景下民族學校班級融和文化建設的研究》(2013ZJK033)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202-01
班級是學生吸收知識的主陣地,而班級文化更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另一種關鍵因素,對學生具有一定方面的作用。在今天的信息環境下,網絡上有超級多的關于教育方面的資源,可以營造更好的班級氛圍,樹立更加良好的班級形象,可以更加地豐富班級文化,能夠讓學生們在更和諧的氛圍中成長。現代的網絡科技技術也可以被利用來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我們還能夠運用網絡的發達技術搭建很多的用于建設班級文化的網絡平臺,學生在平臺上可以召開班會主題、討論社會時事熱點、發起各種倡議活動等,這些都能夠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
1.網絡環境下班級建設的基本內涵
首先,能夠準確定位班級管理的角色。在網絡環境下,每個班的領導者第一步就要確立班級的管理模式,第二步就是建立與網絡環境相適合的班級管理的體制,第三步是明確在網絡環境下班級的管理主體。
其次,能夠形成良好的獨特的班級氣氛。在網絡環境下,一個班級的氣氛是否獨特的,這就主要標志著一個班級是否成功,而這一切都要求班級的管理者以及班級的每個成員有一個相同的凝聚點和同一種心理特征。
再次,能夠塑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就是指作為班級的成員們要有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還有就是對事物的共同的認同標準和共同的審美情趣等等,同時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塑造班級內部的良好環境的重要條件[1]。
然后,能夠確立班級的管理制度。任何管理工作的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制度,在網絡環境下,合適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班級管理者開展每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確定了班級制度,才能夠利用網絡來加強班級管理下層的聯動管理。另外,班級的管理者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通過一些協調和與他人的合作來理順關系,減少管理者的內耗,也能更有效的提高班級的管理了。
最后,能夠強化班級管理的內部性。在網絡環境下,班級管理的內部性主要是指網絡環境下,班級管理的背景的健康性程度,前者決定后者。所以學校必須加強師生,特別是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學校還可以加強校園網絡的文化建設,讓學生更好的利用網絡校園文化平臺,還能夠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這樣的話,學生還能夠很有效的在網絡上分清楚哪些內容是有益的,哪些信息又是有害的,還可以分清楚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學生,當然必須遵守網絡上的行為準則,必須知道哪些上網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是破壞網絡秩序的,如此以來,學生就能在多元化的網絡信息時代里,具有道德的選擇力和很好的自控力。所以必須在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下,才能夠保證班級管理更加健康和科學。
2.網絡環境下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
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下,我們要發揚和繼承傳統的班級管理的種種優勢,所以我們不僅要利用一些新的手段來加強對班級的管理,還要充分吸收傳統班級的管理思想。網絡環境下,班級建設依舊是能夠發揮出傳統班級的管理優點,從而提高自己班級的管理效率。在網絡環境下,利用網絡也可以建設特色的班級環境文化。因為優良的班級環境可以愉悅學生的心情,也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等等,它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從某些方面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班級、對學校的熱情,更能夠促進學生努力積極向上,從而班級的凝聚力也就增強了。因此,網絡環境對班級文化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持作用,能夠讓班級文化與學生的身心感受融在一起[2]。
如利用網絡環境,成立班級的微信公眾號,鼓勵隊員撰寫班級日記并進行投稿,鼓勵學生把自己各項的優秀作品拍成圖片或短視頻在公眾號上進行展示,鼓勵學生在公眾號上推薦或分享優秀的文章等,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合適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共增榮譽感。
3.網絡環境下的班級文化建設新理念
網絡環境可以幫助班級文化主題微課確定主題,但是只是有了一個大概方向,更重要的還是需要在設計的制作上面花功夫。教師可以通過精心地設計、細膩地制作把需要表現的內容表現出來,并且突出主題[3]。
3.1班級文化主題優化的教學內容
教師以主題為中心,收集有關主體的各種素材,在收集的素材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因為不能打亂教學的構思,不然的話,班級文化的主題微課就變得雜亂無章。另外,教師還需整合各種材料,然后編寫成班級文化主題的教學內容。
3.2設計結構的優化
班級文化的主題微課的時間是很短的,可它仍是一個整體,從而就包括開頭、層次、過渡和結尾等結構。能抓住學生眼球的必定是一個好的開頭,開頭可以采用一些藝術手法,這樣會比較形象生動;層次表現了班級文化的主題微課呈現的先后順序,以時間空間為序都行;之后就要考慮層次之間的過渡,過渡可以用兩三句話、幾幅圖片都行;結尾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總結點題、布置作業、課堂反思這些方法都可以用在結尾。也就是教師完成的作品的結構要嚴整統一就可以了。
4.結語
在今天的網絡環境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網絡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各種的方式進行網絡教學和互動,雙方的相輔相成在很大的程度上促進了班級的文化建設,也就是網絡環境促進了各班級文化建設,是學校進步的一大助力。
參考文獻:
[1]袁勇我.基于3G環境的大學班級建設對策探析[D].科技展望.2016(06):314-316.
[2]田玉德.網絡環境下農村學校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53-54.
[3]王昭靈.網絡環境下的班級文化建設新思考[J].學周刊.2015(3):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