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停儂
摘 要:眾所周知,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因為很多教師在組織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用不當的方法,削弱了學生的識字積極性,也導致其識字質量不盡如人意。面對此情況,在組織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積極探尋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期提升識字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多樣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穩定,內部學習動機不足,但是對外部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想有效地組織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即需要立足該內容的教學特點,采取多樣的形式,將枯燥的讀字、寫字轉變為生動有趣的識字,幫助學生扎實掌握漢字,提升識字教學質量。那么,我們可以應用什么樣的方法組織識字教學活動呢?
一、游戲識字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滿堂灌的教學形式是較為普遍的,識字教學也難逃知識灌輸的魔爪。學生在機械反復的識字過程中,一味地跟隨著老師讀字、寫字,難以享受到識字學習的樂趣。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開展中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其想象力是極為豐富的。所以,我嘗試利用喜聞樂見的游戲教學法,迎合學生的喜好,調動其識字積極性。以《比尾巴》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字卡,并要求學生拿出紙筆做好上課準備工作。接著,我一張一張地展示字卡。在展示“公雞打鳴”此字卡的時候,我鼓勵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從教材所展現的生字中找出“雞”這個字。在這樣自主搜尋漢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圖畫內容和漢字結合起來,建立對漢字字形的認知。同時還在圖畫的引導下,理解漢字的意思。基于此,我讓學生讀漢字,借此使其在游戲活動參與中,從音、形、義入手,扎實掌握漢字。
二、故事識字
故事內容生動形象,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漢字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以具體的場景為載體創造出來的。換言之,每一個漢字都涉及了一個小故事。同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故事往往具有吸引力。在識字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能根據所講解的漢字向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就仿佛是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了一顆石子,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由此,我在組織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將漢字的各個部件組合起來,建構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進而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掌握漢字,理解其內涵。以“川”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直觀地展現了這個漢字的古字形,如甲骨文、金文等,在較為形象的圖畫中引導學生想象,其代表什么事物,是什么意思。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自主地在大腦中建立直觀印象。接著,我結合這個漢字向學生講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借此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理解此漢字的內涵,從而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三、兒歌識字
受自身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影響,低年級的小學生對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日常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們不時地會聽到學生哼唱兒歌,而且在哼唱的過程中,其心情較為愉悅。除此之外,一篇篇幅較短的文章,在識記的過程中,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較為困難的。但是,將此文章改編為兒歌,學生不僅會產生吟唱興趣,還可以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背誦質量。基于此,我在組織低年級識字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發揮兒歌的作用,引導學生吟唱,幫助其在輕松的旋律中有效掌握漢字。比如,在教學“牛”的時候,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黃牛形象,以此使學生將“牛”與具體的形象結合起來,建立直觀的認知。接著,我將帶領學生吟唱這樣的兒歌:“高山上有一頭牛,長著兩個犄角一個頭。四個蹄子分八瓣,尾巴甩在身后頭。”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產生識字興趣,還可以在吟唱中加深對其的認知,提高識字學習質量。
四、字謎識字
盡管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其認知和思維能力發展的影響,其抽象思維能力不夠發達,但其形象思維發達。漢字的字形結構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結合教學所需和漢字字形結構的特點,利用簡單的字謎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使其在猜測的過程中掌握漢字字形,提高識字水平。以“明”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結合其字形結構特點,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字謎:“一日一月非今天。”再以“出”為例,我向學生提出了“山上還有山”此字謎。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機械灌輸知識的限制,立足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靈活運用游戲識字法、故事識字法、兒歌識字法等,點燃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其在多樣的活動參與中,全面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從而扎實掌握漢字,提高識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芙蓉.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寫字教材解讀與教學建議[J].教育視界,2017(18):4-6.
[2]楊石根.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有效教學策略[J].農家參謀,2017(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