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媛
摘要:信息化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涉及教育領域,具體表現為將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傳統的課堂教學之中,而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小學作為我國義務教育體系中的初級階段,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一方面,要保證學生能夠建立起基礎的知識框架,另一方面,也承擔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職責。而作文教學作為日常教學的重要方式,更加需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升級,結合以微課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內容,在豐富教學元素的同時,切實地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微課資源
一、為何要將微課資源應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中
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體系之中,作文因涉及了龐大的詞匯量和多樣化的語法結構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但目前大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即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達到符合考試要求的寫作格式。受這種刻板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個體性的關注,將應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長此以往,枯燥的練習不僅會逐漸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不利于學生進行真實的自我表達,無法發揮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基于以上客觀情況,將微課資源應用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之中,以實現對現有教學體系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目前的微課資源一方面形成了對文字、視頻以及語音等多種元素的有機整合;另一方面通過精簡化的處理方式,常規時間被壓縮了在十分鐘之內。這樣利用生動有趣的表現方式,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夠在保證教學信息精準有效的同時,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由,使其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不同課件中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進行反復回看。如此一來,既有助于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又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如何將微課資源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相結合
1.以教材內容為出發點
當前,老舊、刻板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教育環境。每天一成不變的寫作范式與枯燥乏味的重復寫作,不僅大大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更讓其滋生出逆反心理,從而使得日常教學工作難以順利進行。為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并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將以微課為代表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入日常教學中,使課堂中的教學元素更為豐富多彩,從而改變學生對寫作的抵觸心理,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作文學習。
與此同時,為了符合小學階段義務教育的大致方針,在語文作文教學中開發與應用微課資源必須以現行教材為依托,實現與日常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如此才能夠在正確的教育道路上穩步前進。為了滿足現代化教育的發展需求,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已經做出了詳細的審定與修改,增添了大量的優質文章。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微課內容的編輯時有了更加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降低了學生對微課教學的適應難度,使其能夠快速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能夠根據當前的教學進度,以微課的形式對教材中的特定篇章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在進行場景描寫的教學時,可以從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的角度分別從教材中選取一篇范文,再運用對比的方式在微課中展現出來,并引導學生去了解這兩種寫作方式的不同,以及思考自己該選擇哪一種方式進行寫作。再比如,在教授學生根據文體不同進行分類寫作時,可在教材中分別挑選出記敘文、議論文以及說明文的代表篇章,并提煉其要點制作成微課形式,再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直到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各種文體之間的不同之處為止。
2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逐漸開始學習理性的思維方式并初步建立起自我的認識體系。與此同時,小學生仍保留著活潑好動的純真天性,想讓其一直保持高度專注的學習狀態是較為困難的。在過于嚴肅的課堂氛圍之下,小學生難免出現緊張、惶恐的負面情緒,而輕松活潑的課外活動往往受到學生的熱烈擁護,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體現出每個學生的個體特質,也能為教師和學生創造出相對自由的交流環境,從而既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能夠讓教師更加準確地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以此來調整相應的教學計劃。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使用手機或其他錄影設備,對一些美好瞬間進行跟拍記錄,再通過精良的視頻剪輯將其制作成短片,于課堂教學中進行播放,最后再要求大家將自己的真實體驗和觀看感受寫出來。比如在學校運動會期間,教師可對學生進行跟拍,詳細記錄學生在參加比賽時的拼搏姿態,也可以記錄為別人吶喊助威的拉拉隊員以及為參賽選手做好后勤工作的小小志愿者,并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將這些細節一一展現出來。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仿佛又回到了緊張激烈的運動賽場,更大大增強了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參與感,從而能夠將更多的真情實感融入寫作之中。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微課資源的開發時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特點以及實地的教學環境進行靈活變通。比如,教師在開發微課資源時,可以拍攝當地秀美的自然風光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習慣,如此不僅能夠緊密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更能讓學生在寫作時擁有具象化的描寫目標,從而避免了作文內容的千篇一律。
3.優化寫作課程的教學安排
小學生需要同時進行多個科目的知識學習,加之在語文科目的教學中,增加詞匯量與掌握語法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分攤到作文教學上的時間就變得較為緊張了。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在保持教學連貫性的同時,既要讓學生明確當前課程中的寫作目的,也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與寫作時間,避免其在慌亂緊張的情況下草草了事。比如,教師可在開課之前模擬整個教學流程,并合理安排各個板塊的教學時間,可在完成基礎知識的講解之后,再播放微課資源,并將時長控制在5~10分鐘之內。如此既能夠讓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記憶,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除此之外,小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往往會因自身知識儲備量不足等原因而難以下筆,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擴大課外閱讀范圍,而利用微課將課外讀物的內容進行壓縮就成了極為高效的辦法。比如,當學生想要描寫大自然的美麗景色時,因為不夠了解相關的動植物知識而感到困惑。此時教師便可將課外讀物中的相關文章壓縮成微課資源,并上傳到學生各自的終端設備之中,以便學生在觸及知識盲點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指導與講解,從而不僅有利于擴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更能夠有效掃除學生寫作時的障礙與困難,以達到切實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本文不僅闡明了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微課資源的重要性,并從依托教材內容、結合課外活動以及優化課程安排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策略。而具體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提升作文教學效率的迫切性,還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地進行相關的知識學習,并做到熟練運用包括微課資源在內的教學手段,從而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下逐步培養起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