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靈利
摘要: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環節便是提問。思辨性提問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甚至使課堂氛圍積極活躍。且對于教師檢驗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很有幫助,教師能夠以此及時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小學階段,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而對事情三分鐘熱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盡可能地加強提問環節,提升思辨性提問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在教師教學時的注意力,從而增進課堂教學效率,使小學語文教育有效推進。
關鍵詞:提升;小學語文;思辨性提問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有著注意力不集中及沒定力的特點。對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環節能夠使教師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教學,從而使課堂開展更加順利。
一、提升小學語文思辨性提問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具備思辨性的提問,更有利于推進教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強化思辨性提問使學生便于理解教學中的重難點,能夠通過提問的回答情況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從而使學生充分吸收教師教學的知識。另外,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較小,身心尚未成熟,學生在教師教學時缺乏定力和注意力,無法完全投入課堂。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有針對性、有意識地利用思辨性提問使學生的注意力歸于課堂教學,且利用問題探究練習,明晰學生學習情況,使學生注意到自身在哪部分知識點上存在不足。從上可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思辨性提問的有效性已經是教學剛需。
二、提升小學語文思辨性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增強針對性,集中學生對教學的注意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之所以具備思辨性的提問如此重要,主要是由學生年齡較小和思想觀念不成熟造成的。小學階段學生還不具備成熟的心智,對于語文這種充滿許多枯燥文字的課堂教學常常會出現注意力渙散、行為懶散等現象,對于學生的聽講效率十分不利,以致學生難以取得優秀的語文成績。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就課堂教學時難以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學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辨性提問,使學生在教師教學時狀態向積極的方向進展。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游山西村》時,應格外注意學生在聽講時的狀態,如果發現學生在課堂中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做小動作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應該即刻為此類不專注的學生強調現在教學的內容,集中學生注意力,然而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如教師可提問:在這首詩中,詩人描述了美好的農家生活,而最后一句更是有輕松暢快之感,還有哪位同學能夠理解這句詩更深層次的含義?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問能夠使學生警醒自身不良的課堂行為,從而幫助學生將精力重新投入課堂,融入詩歌的意境和氛圍當中,也能夠加快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進度。
2.增強探究性,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豐富的內容,其中除了富含中華文化優秀精神的文章,還包括優秀外國作品。而小學階段,學生在語文學習層面還沒有較高的認知水平,會難以理解語文教材中優秀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為學生講解知識、解疑文章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學生很可能會陷入思維誤區以致學習效果不佳,長期這樣的教學下去,學生會難以從教學中獲取養分,提升語文思維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就課堂教學中重難點知識進行提問,通過文章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探究作答。之后還要對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為學生強調文章中的重難點,讓學生思維有進一步的拓展。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對文章進行朗讀,讓學生感受一下周恩來同志的遠大志向及博大胸懷。與此同時,提問學生為何周恩來同志會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的觀點,讓學生根據文章句子展開探討,讓學生進行大腦風暴。期間,教師應適時拋出一些語句,比如:周恩來同志是為了保護無辜的中國人嗎?還是為了提升中國地位?還是兩者都有?采用這樣的語句增加思辨性,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3增強拓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和學生年齡性格特點,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結束時為學生設置拓展性的問題使學生在課后還能進行思辨行為,讓學生能夠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探索知識,在課后對于教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激發學習潛能。比如教師在講解完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中的《魚游到了紙上》一課后,應為學生留下課后任務——多么可敬可愛的青年啊,為了畫好金魚忘了吃飯,忘了回家,忘了時間,忘了自己,我們被他勤奮、專注、忘我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雖然我們不能同他交談,卻可以同他進行筆談,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用這樣的話語總結升華文章,延伸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復習,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語文思辨性提問的有效性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教師對此應該提升自身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效集中注意力和提升思維能力,以期小學語文教學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