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龍 黃惠琳
摘要:在聲樂演唱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唱歌技巧,而且也應該同時加強對自己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使自己在觀眾前的表現更好。本文就歌唱心理培養在高校聲樂中教學的重要性進行論述,提出了高校聲樂教學在歌唱心理方面培養的相關策略,從而來提高歌唱者在表演時的綜合素質能力。
關鍵詞:歌唱心理培養? ?高校聲樂? ?重要性?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23-0104-03
每一個歌唱者都是要在觀眾面前展示自己的,但是不同的歌唱者表演時的心理狀態可能與平常有差別,以至于他們的演出結果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如何能夠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我們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點。
一、歌唱心理的培養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歌唱不是一個人獨自進行個人展示的環節,大多數情況下是演唱者為了能夠給人以美的欣賞,讓他們在自己的歌聲中感到愉悅或者是悲傷,歌唱者必須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聲中,這樣才能使得這首歌曲發揮它真正的價值,因此,唱歌是歌唱者與聽眾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歌唱者不能離開聽眾孤芳自賞,他們必須獲得聽眾的反饋才能夠知道自己表現情況,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由于人在公共場合表現的時候心理素質是不同的,學生在單獨練習唱歌時與在眾人面前的表現也是有差異的。高校學生在學習階段中大多以學習唱歌技巧為主。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歌曲的時候,他們周圍的聆聽者很少,雖然自己的歌唱得很好,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歌唱心理沒有得到太好的培養。等到學生演唱時面對的觀眾人數增加了,他們便會心率過快,手腳冰冷,歌詞也會有一些忘記,唱出來的曲調也會有些不同。
對于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人來說,他們在眾人面前的表現也是會有差別的。有些人會很緊張,能讓人明顯聽出他唱歌卡頓、歌詞漏掉。但是,對于一些心理素質較好、性格外向的人來說,他們喜歡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更好的一面,有很強的自信心,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很強的信心,因而他們的表現能力會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從而獲得更高的評價。
由此可見,歌唱心理的培養對歌唱者來說有著異常重要的影響,歌唱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歌手在舞臺上的表現,也影響著觀眾對歌手的評價。
歌唱者在表演時其實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有可能表演前的突發事件影響他唱歌的情緒,也有可能是他本身性格內向,缺乏一定的自信,容易感覺到害羞,導致歌唱者在表現的時候心里緊張,肢體僵硬。因此,歌唱者在平時歌唱練習時,不應該單單只是針對歌唱技巧進行練習和關注,而應該對他的心理素質方面多加關注,這樣才能讓歌唱者的表現保持穩定,不管遇到什么場合都能夠發揮到最佳狀態。
一個演唱者的能力大部分是與他平時的勤奮努力掛鉤的,但是同樣,他表現能力到底怎樣是在他表演時幾分鐘的表現來判定的。演唱者的唱歌技巧不能完全決定他的水平,同時也與他的心理素質的好壞相互影響的。再好看的一朵花,如果它羞于在其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美麗,那么它的美就沒人能知道,這個世界上也就不會有它美麗身影出現過的痕跡。
只有對歌唱者的歌唱心理進行良好的培養,歌唱者才能突破自我,為世界帶來更加美好動聽的歌聲,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為他人帶來更好的表現。
二、提高演唱者心理素質能力的相關策略
(一)鼓勵學生多多參加實踐活動,時常表現自己,從而不斷培養自己的歌唱心理
1.鼓勵演唱者積極參加歌唱比賽,在歌唱活動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養。
為了能讓演唱者在歌唱的時候合理調節自己情緒,可以讓他們在這個機會里多多表現自己,在日常的鍛煉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比如說在學校組織歌唱比賽時,鼓勵演唱者去參加相應的活動,通過實踐的活動,來提高學生舞臺表演能力,提高他們的心理素養,在一次次的活動中不斷地總結上臺經驗,克服自己的不足,將上臺演唱當成常態,使他們對這些舞臺表演的情景日漸熟悉,對演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逐漸了解,慢慢總結出合理的應對方法,同時也讓他們更加熟悉臺下的觀眾,不斷地鍛煉自己心理素質,加強對歌唱心理的培養,從而使演唱者的歌唱能力有一個實質性的提高。
2.轉換歌者的活動角色,觀察別人的表現,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學校組織的歌唱音樂活動中,要讓學生當歌唱比賽的評委,一方面讓他們由歌唱者的身份轉變為評價者,提高他們對待演唱比賽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組織學生成為評委,也能讓他們在歌唱比賽中以評委的角度去觀察演唱者的表現,評委們可以對他們的歌唱水平進行判斷,也可以對他們在舞臺上肢體語言或者是面部表情進行觀察,從而研究這些演唱者的內心是否緊張,而他們又是怎么去克服這些緊張的。總之,學生換一個角度去觀察其他人的表現,一方面可以讓他們聯想到自己在舞臺上的表現,思考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夠學習他人的優點,補充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學生站到一個更高的角度考慮演唱者在表演中應該有什么樣的心理素質。
(二)加強自身的訓練,提高學生專業唱歌水平
演唱者在舞臺上會感覺到緊張,有一部分的原因還是他們自身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硬件學習不過關,在上舞臺之前,歌唱者的相關技能掌握得不夠全面。比如,在一首歌曲中,歌唱者在演唱這首歌曲的時候,有一個音太高而導致他很難唱出來,這時候再去舞臺上演唱這首歌曲,他唱歌時會一直想的是自己還沒有準備好,如果唱這首歌曲被人發現他唱得不怎么好聽怎么辦?或者會想到,如果他唱到那個他很難唱出來的音時,破音了怎么辦?等等。種種消極的想法便會從他的腦海里蹦出來,而這些消極的想法便會直接影響他的正常發揮。
為了能夠避免學生在演唱時候受到過多消極心理的干擾,教師在日常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唱歌情景多加關注,多聆聽幾遍學生歌曲,聽出他們在唱歌中的不足,對他們這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議,讓學生們逐一改正,從而幫助他們減少他們自身在唱歌時候內心出現的不確定性想法。
另外,教師除了對學生的歌唱水平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優點多加關注,關注不同學生身上的優點,能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同時,老師對他們的鼓勵和夸獎,會使學生在心底對自己的專業能力建立強大的自信心,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了過強的專業素養,學生便不用再擔心自己由于專業水平不足而被人挑出毛病,勇于在其他人面前表現自己,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在歌唱心理方面的培養有一個實質性的提高。
同時,為了能夠讓學生不斷提升自己自信心,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同,適合他們演唱的歌曲也不同,因此,需要教師首先了解學情,確定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能夠設計出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優勢更好的發展,對自己有更強的信心,在適合自己的方向上愉快學習成長。
(三)組織小組課后演唱,緊密加強對學生歌唱心理的培養
教師可以將不同班級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有6個人或者人數更少,并且為每一個小組制定課后演唱的歌曲,讓不同小組同學在課后進行演唱,小組成員之間對對方的表現相互評價,為他們提出改正的建議,同時,為了保證小組活動有效進行,教師讓學生在微格教室中進行討論和演講,以便老師隨時檢查他們的討論視頻,從而保證小組討論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演唱的學生有些會由于缺乏鍛煉,在人員很少的小組成員中演唱心理也會緊張,行為也會有些拘束,而常常在小組中演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他們的能力,讓學生不斷的進行自我心理建設,從而逐漸突破自我,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高校大學生歌唱心理的培養,一方面能夠讓他們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建立更強的自信心,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而對學生的歌唱心理進行培養,不僅需要教師要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學生自己能夠積極主動關注這件事。加強對高校大學生歌唱心理的教育,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出更優秀的歌唱者,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穆喻.試論歌唱心理素質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5,(08):215-216.
[2]賈述道.淺談歌唱心理在聲樂學習與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樂,2016,(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