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文章分析數學運算素養的意義、培養步驟和在課內外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提出以課堂教學為媒介平臺,立足課內外教學實際,師生共同制定數學運算素養的培養目標,合理設計數學運算的實施路徑,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數學運算素養 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B-0067-02
數學運算是普通高中數學六大核心素養之一,其余五個核心素養分別是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直觀想象、數據分析、數學建模。從大的方面來看,六大數學核心素養分別可以看作六項數學課題,分別從六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六種能力。課堂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平臺與媒介。其實,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需要將六大數學核心素養轉化成一個個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讓學生逐漸積累,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形成數學素養。因此,本文以培養高中生數學運算素養為目標,從課堂教學這個角度,去論述培養高中生數學運算素養的意義、步驟和方法。
一、培養數學運算素養的作用
當今,數學已經滲透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過去那種理論與實踐脫離、知識與能力分離的教學方式,已沒辦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也就意味著需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需求,更是高中數學老師需要面對的重要教學任務。
數學運算作為高中數學核心素養要素之一,從字面上看,其意思就是數學計算,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技能之一。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核心素養,有下面幾個作用: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需要借用已有的知識儲備把思維體現出來,形成一個與數學運算相應的知識構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考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分析與傳輸的過程,假如思維過程出錯,就會影響到數學運算的結果,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鍛煉學生的數學計算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思考力。②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學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學數學是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挖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關鍵,而數學運算又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數學能力。可見,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核心素養,是鍛煉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內在需求。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在數學運算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將這種運算能力作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數學運算素養的教學步驟
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從少變多需要一步一個臺階逐漸滲透。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核心素養也一樣,同樣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學習。因此,圍繞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和學習特點,數學教師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教學。
(一)總結歸納學生在數學運算中經常出現的錯誤和遇到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不同,在學習數學運算時會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方式和解決方式,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學生通常會犯一些相同的錯誤。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我們需要對學生經常出現的運算錯誤進行歸納和總結。只有知道學生的運算錯誤是什么,在哪里犯錯,才能有針對性地攻克學習難點,引導學生改正錯誤的運算方式,提高正確運算的能力,從而增強數學運算素養。
(二)師生共同制訂數學運算素養的培養目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任務繁重,在此過程中,老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狀,應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主動接受新知。教師與學生在共同的學習過程中確定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并為同一個學習目標而努力奮斗。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創新型人才,高中學生已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并在心理方面趨于成熟,易于配合老師建構教學知識體系,因此,將師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作為培養學生數學運算素養的第二步,這對有效實施數學運算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合理設計數學運算的實施路徑。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老師就要思考如何設計數學運算教學的實施路徑。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以課堂作為主要平臺,結合學習內容設計運算題目,指導學生通過數學運算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提高運算能力;滲透數學運算素養,利用課外實踐運算來鞏固課堂中學習的運算技能。其中的原因在于,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課堂進行的,因此立足課堂教學,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將理論與課外實踐相融合,能夠更好地培養數學運算技能,提升學生數學運算這一素養。
三、在課內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的具體措施
既然課堂是培養學生數學運算素養的主要平臺,那么老師就應該充分合理地利用課堂這一媒介,高效實施數學運算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下面以教學高一數學《等差數列》這一內容為例,具體說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
(一)導入新課教學,使用課件創設學習情境
在新課導入中,通過實例引入,可舉如下例子:
在上述兩個情境的基礎上,老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研究的主題,即請同學們把課件中呈現的學習情境變為兩道數學運算題目。在教學中,教師運用逆向思維,將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教學,幫助學生學會把生活中的數學案例化為數學語言。通過列算式來呈現生活中的數學,進而知道數學題是怎么來的,明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由此感知數學運算的由來,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圍繞學習內容,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和討論
〖老師〗(小結)同學們說的大都對了。在一組數列中,每一個數都是這組數列的一個項,比如說第一個數就是 1 項,第二個數就是 2 項,第三個數就是 3 項,依此類推。
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請同學們小結歸納得出等差數列的定義。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老師通過師生對話,慢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抓住問題關鍵,在學生存在困惑時給予一定的提示,進而讓學生在分析、歸納和運算中得出“等差數列”的特質,讓學生在分析問題和教師的點撥中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三)拓展學生思維
學生知道了等差數列的相關性質后,老師就可以利用課件或視頻,將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學習引向課外實踐。
出示題目 1 :有一堆鋼管,共? 25 層,從上到下堆成一堆,最下面一層有 70 根鋼管,倒數第二層有 69 根鋼管,以此類推。請問,這堆鋼管一共有多少根?
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后進行解題:結合等差數列的性質,可以采用簡便的計算方法,也就是用倒序相加法后,再除以 2,即 25×(46+70)÷2=1450 ,答案是這堆鋼管總共有 1450 根。
出示題目 2 :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1+2+3+4+5…+97+98+99+100 的得數。
對于這道經典的等差數列求和題目,學生根據等差數列性質,用題目 1 的方法進行計算,比如(1+100)×100÷2=5050 。
實際上,數學運算素養包含運算思維、解決問題能力、知識運用技巧等三個方面的含義。這里設計的這兩道計算題目,旨在通過呈現生活案例結合等差數列性質,讓學生知道數學運算的意義,同時懂得利用數學運算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做的目的,首先是讓學生在思想上感知數學運算的概念和定義,其次是能夠運用數學運算性質,培養學生數學運算素養,在不知不覺中滲透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反思總結經驗,提高運算能力
反思總結是鞏固所學數學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也是有效提高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反思總結數學運算經驗,讓學生自覺發現運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錯誤,并引導學生對這些錯誤或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反思、總結,以期在今后的運算過程中得以糾正,這也是鞏固學生運算基礎知識的有效做法。比如,算式中有括號的要注意去括號后再計算;碰到算式中有公因式的,需要提取公因式后再運算;求參數的范圍值時,要讓學生注意提煉出參數的不等式;等等。以下面這道題為例。
在學生日常做題中我們發現,學生在運算時存在許多不良習慣,比如審題不全或者沒有結合題目給出的條件來答題;運算流程混亂,解答題目不規范;計算完后沒有進行例行檢查;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計算中的不良習慣,教師要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并幫助學生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評價,努力改正這些計算毛病,這樣才能準確地掌握數學運算中用到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總而言之,數學運算素養作為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一個要素,教師要重視其培養過程。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科學合理利用課堂這一平臺,注重計算步驟的教學,重視總結和反思,輔以一定的課外實踐,找到培養高中生數學運算素養的有效路徑,將其作為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通過不斷地滲透這種思想和鞏固練習,在實踐積累中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的發展。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