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福平
摘 要:只有教育培養出大批的創新人才,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必須從基礎教育開始,滲透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人才,數學教學更應該利用數學的邏輯性特點承擔起此重任,培養創新人才,本文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培養
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只要靠中小學數學來完成,因此,發展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激發求異思維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我們數學老師要有意識地啟發學生自己探索,尋找與現成方法或答案不同的途徑,拓寬眼界,達到融會貫通、運用自如的境界。兒童好奇心強,如果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很容易產生求異的愿望。
一、培養求異思維,開發創新潛能
學生的創新思維主要來自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就是發散思維。我們可以在數學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解”的教學和訓練,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探求不同的答案,鼓勵學生“求異”,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比如,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后,我提了一個問題:“只能把圓拼成近似長方形嗎?課后有學生匆匆趕來報告他的新發現,“如果不把其中的一份分成兩半,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平行四邊形,而且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也正好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高也等于半徑,同樣也能得出圓的面積公式。”我在課堂上出示了這種新設想,同時表揚了那位學生,頓時氣氛活躍起來,一會兒,有學生迫不及待要發表新發現,他認為如果把圓平均分成奇數份,還可以拼成個近似梯形,并且(上底+下底)=圓周長,高等于圓半徑,根據梯形面積公式,同樣能推出圓的面積公式。在表揚了這位同學后,我又問:為什么書上只說拼成長方形,不說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呢?學生犯了難,但興致反而更高漲,有些忙著畫起圖來,忽然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長方形最有道理。”教室鴉雀無聲。他的設想是如果把圓等分的份數增多,拼成的圖形不論是梯形或平行四邊形,就越來越接近長方形,我趕忙在黑板上畫出幾個草圖,大家觀察后一致認為情況確實如此。于是我補充,當分成無限份后,拼成的圖形完成是長方形了(與近似長方形想象成完全的長方形方法一樣),全班嘩然。但我并不罷休,緊跟著又啟發:有更特殊的方法嗎?由于有了接二連三的成功,學生們信心十足,畫的畫,算的算,爭著要搶先發現。一會兒有學生說,把圓分成橫條,各橫條面積加起來就是圓的面積了;還有的說,在圓內打上方格。然而都未能實現(因為涉及知識較深,無法得出),但仍給予鼓勵。有幾個聚在一起討論的學生共同發表設想,他們把圓平均分成若干個近似三角形(份數越多,越接近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底是周長÷份數(n表示),高是半徑,于是圓的面積就等于底×高÷2×三角形的個數。思維方式非常獨到,是求異思維的成功之作。同樣,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等,結合學生的特點,適時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空間想像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這樣既符合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
二、豐富想象,培養創新能力
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離不開訓練學生富饒想象能力,而想象力是學生的一種心理過程,是一種加工頭腦中已經存在的表象的心理過程,所加工的表象就有超越性,不原來記憶中的表象顯得寬廣、有趣等。因此,數學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形成心理定勢,便于思維的創新。如概念教學時,先讓學生小組討論課題,借助課本上習題,進行歸納、總結,提出自己理解的關于該問題的“概念”,然后跟課本上歸納的概念進行對比,找出不同的概述詞匯,再想一想這個概念為什么這樣描述,自己總結的概念不足在什么地方,缺少哪些詞匯,為什么我們就忽略了這些詞語的應用等,如我在教學“平行線概念”后,引導學生想象“如果分別去掉”在同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這三個要點將會產生什么情形?這樣學生就可能利用一種逆向思維產生合理的想象。
三、延遲評價,激發創新精神
教師要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答案是多樣的,沒有標準答案,同時當學生回答完以后,教師不要急于評價,更不要輕易的定性評價,給學生留出繼續尋找不同的答案,繼續回答這一問題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和形成。如果教師對某一問題急于給出了評價,導致眾口一詞,人云亦云,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精神就會被扼殺如我在教學生觀察鐘面時針、分針之間的聯系時,問:“分針走完一圈,看時針走多少?”,學生甲說:“分針走完一圈,時針就走1小時”。此時我沒有及時評價學生,而是請學生坐下,又問:“還有哪位想說?”其他同學素都在想:“他回答是對的,為什么還讓其他同學回答?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學生乙說:“分針走完一圈,時針就走了一步。”學生丙說:“分針走一圈,時針就走了一大格。”這一延遲評價時間、誘導了學生乙、丙難得的表象描述,加深了學生對時分之間的聯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把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根本任務,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甘肅省渭源縣北寨學區暖陽口小學,甘肅 ??定西 ??74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