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進行研究,并在該教學方式上總結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意識、實踐情景精細化和尋找核心素養基本內涵四項步驟,希望本文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核心素養
一、 引言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而且還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著明顯效果,在教育改革后,相關規定中明確指出“建立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完成的一項工作”,那么基于數學核心素養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便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問題。
二、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和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是為學生在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并且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同時,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數學體系,保證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小學數學課程也根據核心素養設定劃分為四個維度,即: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維、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的學習態度精神,該四項數學維度又對應著七個數學核心素養,即:數學運算能力、直觀想象力、抽象思維、立體思維、靈活性、數學學習興趣和創造意識,繼而達到課程目標。
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核心素養在其中的重要意義就是根據各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接受能力和學習習慣等方面不同而存在的差異,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數學思維,進而幫助學生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和效率。學生通過數學思維的運用,可以將原本復雜的數學問題變成直觀簡單化,增加學生對數學的思維敏感度,并且還能為學生培養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三、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
(一) 用教材聯系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里,無論在生活、工作還是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運用到數學,所以說數學這項學科起源于生活,也使用于生活。而小學數學課程是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項學科時,為將來學習更高深的數學知識而打下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教材制定者根據小學生實際情況,將最為合適的學習內容定制為相應教學課程。教師在制作教案之前,首先要考慮到由于小學生思維空間有限的原因,所以要針對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展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增長,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這種情況對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著極其有利的影響。
例如在江蘇某小學數學課程上,對負數進行學習的課程中,教師對學生們講解到負數是現實生活中運用比較廣泛的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進行更加深入的認識,教師用百貨公司舉例,將百貨公司的盈虧情況制成相關統計表,用正數代表該公司的盈利,用負數代表虧損,讓學生們通過統計表查找出該公司的盈虧情況。教師將教材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不僅提升教學效果,進而還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通過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意識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核心素養強調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課堂主體,這種主體作用對提升學生思維素養和專業素養等具有一定積極作用,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小學數學課程,老師在課程中扮演者領路人的角色,將學生引入教學內容中,用教學內容的本質,創設出合適的教學情景,并對教學情景提出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或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打下數學思維基礎并將其積累成經驗,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數學課程中對加減法進行學習時,數學教師通常會以實物進行舉例從而讓學生在教學情景里,進行獨立思考。比如1+1的問題,教師會提出盤中有一個蘋果,然后再將一個蘋果放入盤中,這時盤中一共有幾個蘋果的問題。基于核心素養進行教學,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積極思考,不僅豐富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還能促使學生對學習更加主動。
(三) 設置精細化知識的實踐情景
進行傳統教學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相應的教學思路,卻缺乏對學生的反思意識進行培養,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進行教學,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問題的細節進行及時捕捉,并帶領學生們對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錯誤經驗進行總結和反思,幫助學生在學習思維上矯正錯誤觀,明辨是非,進而有效避免錯誤連續發生。
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蘋果與盤子》課程里,學生們在理解“六個蘋果與五個空盤”之間關系時,課文中寫道,五個盤中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其中一個盤子至少有兩個。學生們對這種結論不夠了解,甚至部分學生分析出“五個盤子中都有一個蘋果,但其中總會有一個盤子里放兩個蘋果”。針對這一問題,數學教師不應立即對問題進行解答,而是應該讓學生們先進行自主討論,組織學生對上述表述語句進行思考分析。其間,某小組學生認為,在表述話語中必須帶有“至少”兩字,因為兩個蘋果在一個盤子里是多數情況中的一種,不能用作總結性質的概括。通過這次的課程討論,學生們理解到這節課中“至少”兩個字的重要意義,為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糾正和辯證思維提供有效的指導。
(四) 從教材中尋找核心素養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工作,應以科學系統的思維,在教材中尋找出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并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組成進行分析,培養出屬于學生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
在人教版小學教材中,三年級《運用乘法驗證除法》一課里,教師可以將乘除關系法之間的關系設定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將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設定為本次教學的知識要點,讓學生們在進行問題分析過程中理解到算理含義。為驗證商與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的正確性,教師可以臨時舉例34÷8,讓學生進行思考或小組討論,計算得數之后在運用于教學內容中,對其驗證過程進行分析,并對出現錯誤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講解。從而進一步證實乘法驗證除法模式,構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中的數學抽象和邏輯推理等能力,為后續數學教學建立基礎。
(五) 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通過古人的經驗和教誨,說明疑問往往就是學習的動力,同樣也是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前進力,更是啟發和活躍學生學習思維的關鍵點。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中,應積極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中的不明之處,提出自己的疑問,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求知精神,進而有效促使學生更好的探索數學知識并從中構建起數學思維。首先,教師應根據各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目標,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并在該方案中設置出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且具有一定啟發性的問題,用以引導學生進入課程主題以及激活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促使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吸收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其次,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應不急于進行解答,而是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問題,并在此期間對學生所提出的各種設想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此激起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進而為學生樹立起自信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敢于提出疑問和積極進行思考解決問題。最后,教師要將問題的最終答案和解決思路向學生們進行講解,避免學生在學習期間“走彎路”,以及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效吸收。
例如某小學數學課,“乘法基礎”一課中,教師將乘法中乘數、被乘數和積的關系進行講解后,為學生設置相關數學題“5×5=?”,并讓學生舉例說明其中關系。課堂期間,學生積極進行討論,并對該題舉例出:“5個蘋果為一組,5組蘋果總計25個蘋果。”課程中,學生不僅學會課程內容,進而還對教學知識構建起相關數學思維。
(六) 改進傳統的評價方式
想要在核心素養下有效達到教學目標,就要改進傳統評價方式,創新評價機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到相關數學知識,構建數學思維并對其學習成果進行有效評估。小學數學的傳統評價方式,只有單一的考試形式,而這種形式便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問題上教師要認識到考試并不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其作用只是表現于書面形式,對知識的運用效果卻完全體現不出。所以教師應對這一評價方式進行改進,在傳統評價方式基礎上,對其增加其他方面因素進而生成一套整體評價體系,從而使最終評價結果更為客觀。評價體系中應添加日常課程里學生的學習態度、思考問題能力、學習相關思考思路、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和課程知識運用程度,教師也可以將學生規劃為幾個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對問題積極進行討論以及互相學習,增加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在此期間教師需要觀察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列入考核評價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還能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例如江蘇某小學數學教師制定的“學生考核評價表”,用于期末對學生進行總體評價。評價表中將學生分為優秀、良好和及格三個等級,將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學習思考能力、學習態度、溝通交流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列入考核范圍內,對學生整體發展進行綜合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健康良好的全方位發展。
四、 結語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以了解核心素養為前提,并通過核心素養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進而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與創新能力,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中需要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逐漸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數學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桑耿.淺析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1-22.
[2]馬廣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應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144-145.
[3]邵良香,潘冬梅.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37-138.
作者簡介:
洪小梅,二級教師,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濠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