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小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與“學”必須關注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核心素養是在有效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思維導圖這一革命性的思維工具與大腦的運作機制以及認知規律相吻合,能夠把不可見的思維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符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可以使學生帶著愉快的情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從而構建出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促進數學思維品質的發展,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這與學校提出的“少教多學”蘇式課堂理念不謀而合。
關鍵詞:思維導圖;思維品質;蘇式課堂;核心素養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它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通過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直觀呈現人類大腦放射性思維的過程。在小學數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符合小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思維特點,因為,思維導圖可以通過色彩、圖畫等手段,把難易體現的隱性知識轉化成形象化、具體化的顯性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數學知識點之間的本質聯系用“畫圖”的方式呈現出來,整理數學概念,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自2014年起,學校成為蘇州市義務教育改革項目實驗學校,承擔著“少教多學”蘇式課堂的研究任務。研究中,學校圍繞“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的核心思想,初步形成了強化課前“預學”,細化課中“導學”,優化課后“輔學”的操作要義。在“三學”中融入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優化策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使學生樂學、效學、慧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 思維導圖助力“預學”
預學的目的是了解學情,把握起點,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在課前預學環節,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或觀看思維導圖微課,將學生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用“畫圖”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一) 在整理中構建知識結構
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而思維導圖則可以將思維方式可視化。在新授課前,學生可以通過預學,把已經掌握的知識按照一定的框架結構梳理出來,預學后還沒有掌握的、有疑問的知識,以提問的方式納入思維導圖中。使學生帶著具體的問題,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交流過程中來。比如在上《認識比》前,學生通過預學,了解了比的分數形式,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體會比、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提出了疑問:比的前項可以是0嗎?足球賽的比分是2∶0,這時比的后項為什么是0?課堂上,通過學生的探究,師生的互動,把預學中有疑問的地方修改為已經掌握的知識,并結合對知識的理解,嘗試把所學知識和解決問題之間建立對應的鏈接,進一步擴展思維導圖的內容,使學生逐步構建出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在復習時,學生可以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并通過與同桌或其他同學的交流,查漏補缺,能運用思維導圖中梳理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 在觀看中發展數學思維
復習課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有的又比較零散,為了進一步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教師制作了思維導圖微課,上傳園區的易加互動平臺,以發布課程的形式讓學生先觀看,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順知識脈絡,并能自己嘗試整理數學知識。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間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交流和討論,師生共同補充完善知識點,刪除無關的枝節,突出重點知識,從而使知識體系更加嚴謹和完善,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 思維導圖助推“導學”
“蘇式課堂”教學的先驅葉圣陶先生說過:受教育者自有發掘探討的能力,這種能力只待培養,只待啟發,教育事業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養和啟發的工作?!吧俳潭鄬W”不是否定教的作用,而是強調教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教師依托“創設大問題場”“融洽師生關系”“豐富學習形式”“注重學法指導”“融合新媒體教學”五大策略,引導教師為“學”而教,激活課堂,激活思維。
(一) 激活備課形式,轉變教學觀念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但在平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注重的是數學知識和技巧的教學,而忽視了思想方法的滲透。雖然課堂上要體現數學思想方法難度比較大,但只要我們敢于去嘗試,不斷地探索,進行思考和歸納,每節課總能體現出數學思想方法作用和效果。讓學生去探索,我們老師首先要嘗試,因此,可以從備課入手,借助思維導圖幫助教師提高備課質量。
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景式的教案,能夠清晰體現出一個問題的多個層面,能夠展現同一主題多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在備課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備課思路更清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策略。
(二) 激活學習方式,形成有效策略
在數學課堂中,我們借助思維導圖來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滲透學法,提升學生思維。在實施以圖導學時,讓學生嘗試以思維導圖為工具,改變以往的學習形式,行成具有個性特征的圖形學習方法。以《圓柱的體積》為例,從回顧立體圖形開始,帶領學生開啟探究之旅。先是回顧整理圓柱的特征、圓柱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引發探究圓柱體積的欲望。然后借用思維導圖,和學生一起梳理探究過程,理清知識脈絡,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在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學生小組學習、合作制作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在探討、展示、匯報中,完成了知識的建構。借助思維導圖整理知識的過程也是梳理自己思維的過程,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知識點之間的本質聯系以及內在邏輯,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
三、 思維導圖助長“輔學”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如果每天不進行新知識課后使用,內容會生疏,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重新學習,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使用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在輔學設計中我們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整理知識,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一) 童趣式思維導圖,激發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的童趣心理,低年級的思維導圖我們以智趣為主,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對畫圖是非常感興趣的,以色彩豐富的圖畫式思維導圖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變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二年級在學習乘法口訣時,背口訣練口算是相對比較枯燥的,教師就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教學7的乘法口訣后,學生畫出了七瓣花思維導圖,每片葉子就是一句乘法口訣,隨后是根據乘法口訣所能解決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學習了9的乘法口訣,學生借助算盤整理乘法口訣和相應的算式。我們把知識點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具象化的思維導圖稱為童趣式思維導圖,形象的思維導圖為學生學習數學打開了一扇智慧大門,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 組塊式思維導圖,拓寬學生思維
在心理學中為了方便記憶,把一些要記憶的知識進行分類或者加工,使它們成為一個小的整體,就稱之為組塊。比如,六年級的復習課要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達到提綱挈領的目的。因此,我們根據教學需要,將教學內容提煉成一個個小板塊進行教學,以六年級下冊為例,分成“數與代數”“運算律”“常見的量”“解決問題的策略”“平面圖形”“立體圖形”這幾個板塊,并指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嘗試歸納整理。
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輔學,學生開始變接受式學習為探究式學習,能自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知識脈絡的梳理、拓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會了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堅持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導教、導學,學生的思維品質有了一定的提升,當遇到一些非常規性的題目時,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從各個角度去尋找突破口,思維的有序性、連貫性、方法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參與了更多的抽象、推理、分析、判斷、歸納和創造性思維,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能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策略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學生在“以圖預學”中了解一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點,在“以圖導學”中激發探究精神,在“以圖輔學”中提高運用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艷.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2).
[2]吳靜.基于思維導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J].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3]諸紅霞.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改課改,2015(71).
作者簡介:
吳清華,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