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容
摘 ? 要: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活動賴以開展的載體,需要緊扣課程教學的發展、變革而不斷地優化、創新。“產教融合”是當前課程教學的重要趨勢,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創新既是深化產教融合的需要,也是強化教學質量評價的要求。因此,必須從拓展評價主體、建立評價指標、創新評價方式、加強結果應用等出發,采取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產教融合” ?課程教學質量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b)-0215-02
技工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為目標,在我國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技工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以課程講授為主的常規教學根本無法滿足技工教育的需要,因此,“產教融合”就成為技工教育的必然要求。“產教融合”將區域產業與技工教育有效對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開展技工教育,既能發揮學校在專業授課、知識講解中的優勢,也能凸顯企業在技能訓練與實踐能力培養中的長處,一舉兩得。“產教融合”的系統性需要技工院校在各個層面做好創新、變革工作,而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則是其一。
1 ? “產教融合”視域下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創新的必要性
教學質量評價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反饋、引導、調節等作用,在推動課程教學深入開展中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當前,“產教融合”正在技工教育中如火如荼地開展,而創新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則是深化“產教融合”的必然要求。因為“產教融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技工學院從多個層面做好融合工作,其中課程教學是“產教融合”的關鍵,直接決定了“產教融合”的結果,教學質量評價屬于課程教學的一部分,自然需要從課程教學的整體要求出發做好評價體系創新的工作。不僅如此,教學質量評價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職責,是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重要動力,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已經無法滿足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需要,創新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強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效能,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客觀需要。
2 ?“產教融合”視域下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創新對策
2.1 拓展評價主體
傳統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準確、全面地反饋出課程教學的實際質量,自然也無法發揮教學質量評價的作用。“產教融合”視域下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必須堅持多元評價,其中,拓展并豐富評價主體是多元評價構建的先決條件。對此,除了需要繼續發揮好教師評價的作用外,還要從以下三點出發凸顯其他主體的評價效用。首先,重視企業評價。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基本路徑,企業成為技工教育的聯合育人主體,在學生技能訓練與就業能力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企業需要深入參與到教學質量評價,增加教學質量評價的維度;其次,鼓勵學生評價。學生是技工教育的主體,一直以來都以被評價者的身份出現,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因此,在新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必須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乃至實踐環節質量進行評價;最后,引入社會評價。“產教融合”以技工教育與區域產業的對接為重擔,是密切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的重要路徑,因而,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創新中自然也需要引入社會主體,從教學質量的社會價值來開展評價。多元評價突破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模式的局限性,構建了以教師、學生、企業、社會為共同主體的多元評價模式。多元評價看似“政出多門”,實際上殊途同歸,各評價主體從各自的角度對教學質量的某個側面開展評價,最終形成了全面的質量評價結果。
2.2 建立評價指標
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具有規范性、標準性、科學性,這是確保評價活動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其中,評價指標的選擇以及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居于至關重要的地位。以往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雖然也有相應的指標,但由于并未從“產教融合”的視角出發,在指標的選擇范圍以及內容設置上存在不小的問題。首先,拓展評價指標的選擇范圍。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和評價主體所處地的位置有關,尤其是在“產教融合”視域下的教學質量評價,由于增加了企業這一特殊的主體,評價的維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對此,需要從評價主體的觀察角度出發來構建多元化的指標體系,比如教師評價主體的指標包括課程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三大點,而學生評價主體的指標則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其次,做好評價指標的權重設置工作。新型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由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定量評價居主體地位。為了確保評價活動的精確性,需要在設計評價指標的同時,根據各指標的重要性,對各指標進行賦值,提升教學質量評價的效果。
2.3 創新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最為活躍的元素,也是對評價體系實效性影響最大的元素,緊扣教學質量評價活動的客觀需要以及時代的發展趨勢做好評價方式的創新是優化評價體系的根本要求。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評價方式無外乎口頭評價、文字評價等,既缺乏針對性,也缺乏精確性。對此,需要從以下兩點出發來創新評價方式,第一,堅持定量評價的主體地位。為了確保評價活動的精準性與客觀性,教學質量評價要始終圍繞定量評價開展,借助指標設計、評分、計算等得出具體的結果,同時,也要發揮好定性評價在宏觀層面的作用與價值。第二,加強現代技術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教學活動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信息技術也因此成為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大數據技術,其在數據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應用中的巨大優勢,為教學評價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因此,“產教融合”下的教學質量評價方式要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從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需要出發,構建相應的大數據平臺,全面搜集與教學質量評價相關的各類信息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乃至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借助分布式云計算技術對各類信息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形成有關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
2.4 加強結果應用
如前所言,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具有多重作用,它既能以合理的評價機制將教學質量的整體面貌呈現出來,也能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意見與發展方向,具有反饋與調節的雙重功能。在以往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中,反饋功能居于核心地位,調節功能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導致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并沒有很好地服務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產教融合”視域下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創新需要將加強評價結果的應用作為重點內容,首先,以評價結果來解決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課程教學受各種因素影響,難免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尤其是在校企合作下的頂崗實習中,學生容易出現不遵守生產規則,乃至遲到早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對此,需要以評價來反饋問題,并借助相關制度、機制的建設來解決問題;其次,以評價結果來整體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相比于具體問題的解決而言,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的難度更大,因為其沒有明確的著力點。技工院校以及企業要堅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從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要素出發,比如課堂環境、教學范圍、實踐基地等,持續優化各教學要素,系統性提升教學質量。
3 ?結語
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開展的憑借,由評價主體、評價指標、評價機制等多個要素構成,在教學質量評價工作中發揮著基礎性的地位與作用。當前,傳統的評價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產教融合”背景下課程教學的需要,必須從拓展評價主體、建立評價指標等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姚佳,楊永明,何曉穎.技工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辦學模式探略[J].職教通訊,2018(8):6-8.
[2] 陳剛.產教融合視域下校企合作機制構建探討[J].職教論壇,2017(31):62-64.
[3] 荀鳳元.技工教育體系代表著新時代產教融合轉型發展的先進方向[J].職業,2018(2):4-8.
[4] 姜澤許.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8(5):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