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對于個體的影響是深遠而全面的,音樂能夠幫助個體啟迪智慧、提升審美情操。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育的本質依然是進行審美教育,本文將主要探討如何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審美教育,幫助個體實現更好的發展,望能通過筆者的經驗分享,為廣大音樂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審美能力;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音樂是一種通過節奏、節拍、和聲展現情感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不僅能夠幫助個體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也能夠幫助個體形成更強的觀察力以及思考能力。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育,需要以審美作為核心,讓個體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陶冶,教師在將審美和音樂教育結合的過程中,也要注重細節的融合以及滲透,讓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時獲得良好的情感塑造,和音樂之間形成正向的共鳴[1]。音樂教育同樣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教師要認識到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獲得音樂知識提升的基礎上得到審美的愉悅,進而實現心靈的凈化。
一、培養感知力,提升審美能力
對于審美塑造來說,首先個體要具備一定的審美感知力,只有具有較強的感知力,才能夠對人生以及生活產生深刻的洞見,音樂本身能夠幫助個體形成較強的審美感知力,審美感知力與審美也是互相配合的,具有較強審美感知力的個體,更能夠感受到精神的愉悅,看到生活中的美感所在。具體來看,審美感知力包括的方面有色彩、影像以及形體等等,音樂作為一種抽象藝術,通過音符展現情感的變化,音樂也只有一種畫面美,個體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在感知力的幫助下能夠形成視覺意象,教師在讓學生聆聽音樂的時候,要尤其注重讓學生聆聽到音樂中的細節,例如音符的高低、長短、強弱以及音色等等,這種訓練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漸培養出審美感知力,掌握旋律、節奏、音色的特征。例如教師可以在欣賞音樂之前,讓學生先了解音樂的背景知識,然后通過語言的描繪,讓學生現在腦海中形成關于音樂情感色彩的基本想象,然后再向學生播放,音樂教師可以播放《三國演義》中兩軍交戰的音樂片段,讓學生通過聽覺展開視覺方面的想象從而激發感知力的提升,在播放完音樂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分析在這段音樂中里聽到了哪些音樂的元素,學生會描述出聽到了戰鼓以及鐵騎的聲音,然后教師再結合視頻中的《三國演義》的情景,讓學生將對音樂的想象和畫面融合在一起,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加強了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也感受到了音樂之美。
二、豐富情感,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作為情感抒發的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對個體帶來審美愉悅的享受。音樂的聆聽本身也是一種感受美和創造美的思維活動,音樂中所蘊涵的情感,實際上也需要個體具備一定的情感基礎,才能夠準確的認知音樂的情感,獲得以及提煉也是一種訓練的方式,需要個體具有較強的感覺、知覺、聯想以及思維等等,所引起的也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動,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特色的歌曲表現以及音樂展現形式,不同的曲風以及節奏背后蘊含的也是不同的情感特征,從整體來看,音樂在題材上分為不同的種類,展現的情感也有淺嘗則止的,也有史詩性質的,在音樂展現的過程中,通過調式以及調性的特征,給人帶來的情緒感受也不同[2]。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獲得音樂審美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情感融入到歌曲中,感受音樂所傳遞出的情緒,這種對于情緒的把握,除了需要個體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之外,也要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能夠將情緒從感性的層面上升為理性,把握音樂的脈搏,從而實現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與歌曲產生共鳴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分析,弄清楚到底是音樂的哪一部分打動了自己,音樂蘊含的情緒和個人的經歷有什么樣的共鳴,通過這種深層地分析更能夠讓學生了解到音樂的美感所在,提升音樂基本素養。
三、提升想象能力,獲得審美素養提升
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識的儲備量要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想象力卻能夠融匯知識,推動人類向前發展。對于想象能力,在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在審美層面上雙向促進個體想象能力的提升[3]。在這方面,教師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覺地將情感融入到歌曲中,并且展開想象的翅膀,處于小學階段的個體及想象力豐富而多元,以音樂作為載體,能夠讓學生將想象力得到合理的發揮,從而在這種想象的帶動下,感受音樂的美感所在。
例如在教學《閃爍的小星》這一課時,學生可以一邊聽著音樂一邊閉眼睛想象自己走在神秘的星空中,看著一望無際的銀河,心中的實際感受是怎樣的。教師要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講述銀河以及太空的情景,讓學生能夠跟著教師的描寫聯想相關的情景。這種融合了語言以及音樂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找到想象的切入點,在語言美和音樂美的雙重帶動下,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教師也要注重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分享出來,和同齡人進行探討,了解他人是如何理解這段音樂的,將這種分享以游戲的方式展現出來,更能寓教于樂,幫助學生提升審美品味深化理解。
個體也需要具有較強的審美理解能力,才能夠對于音樂產生正確的理解,這種理解能力本身并不是碎片式的,而是可以在想象力以及感知力的帶動下,構建出屬于個體的特有的審美世界,如果個體缺乏相應的理解能力的話,那么對于音樂的感知則是蒼白無力的,審美能力能夠從深層出發,幫助個體通過概念總結以及延伸的方式,更好地掌握音樂所傳遞出的審美意蘊。理解力同樣能夠讓個體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內涵,認清本質。總體來看,音樂審美活動并不是一項簡單的認識活動,而是在聆聽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音樂理解能力[4]。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進一步闡釋音樂所傳遞出的美,讓學生能夠在感知想象的基礎上,通過理性思維的總結,將音樂中的美感闡述出來,學生也要具備一定的對音樂的評價能力,從文化的角度認識到音樂對于人類生活的積極影響,在這方面,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音樂也要理解音樂,將這種深層的審美能力轉變為一種領悟力,強化學生對于音樂情感性的理解,在這方面,教師也要多教給學生一些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方法和角度,例如向學生介紹音樂的背景知識以及作曲創作者所處的生活環境,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并掌握這種理解音樂的方式和自己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提升音樂審美感知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種展現美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塑造能夠幫助個體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藝術感知力基礎,通過和音樂之間的情感交流,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社會型人格,將內心的情感以正確的渠道表現出來。通過這種感性能力的訓練幫助個體將認識升華至理性層面,在感受美、理解美的過程中參與到創造沒的行列里,在音樂的帶動下,形成對人生和生活的杰給認識,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塑造美的過程中享受音樂,感受音樂的樂趣,教師要尤其注重對審美能力的滲透性教育,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看到音樂的更多可能性,進而發展出較強的藝術把控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偉.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7(16):13.
[2]馬韜.小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方法淺談[J].好家長, 2017(21):201-202.
[3]葉盛水.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7(4):73.
[4]董藝.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為目的的音樂欣賞教育探究[J].北方音樂,2017,37(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