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配合使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可以使學生的大腦從各種渠道受到教學信息的刺激,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時空不再限制學生的思維,進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視野更加寬廣,教學質量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中職語文;現代化技術;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03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19
中職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應該使學生獲得一些最基本的語文素養,具備能夠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方面的能力。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將富有靈活多樣、生動逼真、控制便捷等特點的立體信息技術運用進來,就可以使學生真正步入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并用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得到進一步催生和引發,也使得平時的教學活動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最終都出現在學生的生活及學習中。
如今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已廣泛運用了信息技術,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穿插使用一定的信息化技術,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大腦從各個渠道受到教育信息的刺激,還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興趣得到激發,時空的限制也不再是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得到不斷地豐富,視野可以得到不斷地拓寬,教學質量也可以得到不斷地提高。中職學校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就能夠讓學生真正步入視覺、聽覺、觸覺等的感官并用的情境之中,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想象及創造力,使平日的各項教學活動能夠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從而使應有的語文素養能夠被學生源源不斷地獲得。
一、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使課堂導入的形式變得多樣,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語文教學中借助信息化的運用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播放一些直觀的、富有吸引力的感性素材,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講授詩歌《致橡樹》時,在導入部分可以先播放丁建華老師的配樂朗誦,在優美的旋律中欣賞橡樹、凌霄花、木棉等圖片,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聽覺、視覺印象;加上教師的講解,能夠使學生對于愛情平等、人格獨立、社會責任等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詩化而又理性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插入多媒體,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文章學習的興趣后,多媒體還要繼續用下去。課文中的畫面是靜態的,而且比較抽象,如何將這些意象轉化成為生動、形象、有趣且易于理解、想象的動態畫面及圖像,是眾多語文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而多媒體的問世為這一難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很有效的途徑。比如,在教授課文《荷塘月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月下荷塘的自然美——富有動感的月光,靜謐的夜晚,搭配和諧的各種景物,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課文的意境美,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荷塘月色的美。又如《沁園春·長沙》一詞,可以將詩人當時具體的人物形象、狀態及眼前看到的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萬山紅遍、漫江碧透、魚翔淺底、鷹擊長空”“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以畫面的形式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詩人身上體現出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人生理想。
三、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得到一定的增大,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適當地運用信息化技術,可以為學生增加更多的聽和看的機會,同時也可以使聽和看的同時接受一定的信息。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展示提前準備好的課件,使學生很好地進入到圖像、語音、文字皆有的環境中去,從而在減少課堂教學時間的同時,大幅度增加課堂的信息量,課堂效率也自然會得到提高。比如《燈下漫筆》一課,可以首先播放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初步了解當時的中國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時代的悲劇性,沒有感受到自身的奴性色彩,沒有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對于魯迅先生所提出的兩個時代——“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及第三樣時代認識得更加透徹,理解得更加到位,還可以通過播放相關錄音讓學生再次感受魯迅先生犀利、深刻的語言。
綜上所述,語文課堂中恰當地運用信息化技術,對教師和學生都會產生積極、重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也可以使教學表現手法及表現方式得到極大的豐富,視聽兩方面也可以得到極大地拓展。與此同時,還可以給予學生思維上的啟迪與觸發,為學生創造條件,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此過程中,愉悅、和諧、民主、平等且有競爭的學習氣氛也會被營造出來。這樣做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去接受信息,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妙玲.中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初探[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0(1).
[2]許運星.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新探[J].課外語文(下),2016(10).[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高志文(1982.2— ),男,漢族,甘肅白銀人,中專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