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說話、交流離不開口語,口語決定了一個人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及校園生活圈的構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針對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分析,并提出有建議性的方案。
關鍵詞:小學生;口語交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96
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王了一先生說過:“說話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難的事。說它容易,因為誰都會說,三歲小孩也行。說它難,是因為其言語技巧的復雜,即使是世界上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
說話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說好話、說聰明話,難的是讓大家喜歡自己說出的話。說話要講技巧,有句俗語叫“嘴巴要把門”,便是指人在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措辭。對于學生來說,會說話可以讓他們更快交到朋友,和他人產生友誼,更容易獲得長輩或教師的青睞。
一、口語交際教學中的難題
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會采用選擇文本讓學生自行朗讀,之后讓學生自我解答的方式。這種毫無創造性,并極敷衍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接觸到口語技巧,容易讓學生對口語學習喪失興趣。在信息時代下,學生具有較強的發散思維和豐富的網絡經驗,對在枯燥環境中的學習感到十分排斥。若是口語教學本身十分枯燥,不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很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相應的知識。
如果連教師自己都展現出對言語技巧的消極態度,那么學生就不會關心教師準備傳授給他們的口語技巧知識,更不會去專注學習這方面的內容[1]。
二、提升口語能力的相關方案
提升口語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注意合理地運用才能讓其發揮出應用的效果。從最基礎的吐字訓練到情境運用,教師要注意抓好節奏,一步一步提升學生口語訓練的內容,讓學生的口語能力穩定成長,切忌貪多。教師最好在口語訓練開始前制訂一個計劃表,明確自己每一步要達成的目標,在完成一個階段的口語教學后,再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內容。通過這種調節有度的訓練模式,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控住口語教學的節奏,有條不紊地推進自己的口語教學訓練。
(一)韻律的調控
口語交際的基本要點是口齒吐字清晰。因此,在展開針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訓時,教師要注意在學生對語言的韻律感覺上進行相應的開發鍛煉。
要做到流利交流,學生需要掌握字句中的音節,音節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聲母、韻母、韻尾。教師可以利用急口令、繞口令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吐字、咬字能力,加強對聲母、韻母、韻尾的掌握,運用對音節的熟練把控達到清晰咬字、吐字的效果。俗話說“熟能生巧”,教師要讓學生多學多練,借助一遍又一遍的字句鍛煉,加強自己的吐字技巧和說話能力。教師可以將訓練設置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讓學生先以慢速朗讀急口令或者繞口令,之后在誦讀第二遍時在加快些語速,在第三遍時則以更快的速度讀出繞口令或急口令,通過這樣層層疊加的方法,慢慢加強學生口語的鍛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
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重(chónɡ)音、重(chónɡ)字較多的文章段落作為讀句訓練的練習。讓學生通過不斷地速讀這些語句、段落的方式,磨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的口語交際《我看到了》一文中出現了三幅圖,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以第一幅圖為例,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口語表達,通過句式:“我先看到了……仔細觀察后,我又看到了……我想到了……”使學生有明確的表達目的,學會說一段完整的話。緊接著,讓學生進行交流,觀察另外兩幅圖,用自己更有創意、更豐富多彩的語言來表達,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閱讀中是否把音讀準,做到不增字詞,不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一個合格的閱讀過程中,學生至少應該具備語句干凈利索,出口成章,不拖泥帶水,不加用“口頭語”等特點。教師要讓學生在多次閱讀中改正自己語言上存在的毛病,做到流暢閱讀出語句段落,這樣才能優化學生的口齒,強化學生的交流能力。[2]
(二)競爭激勵模式
要讓學生主動加入口語教學,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師設置的口語培訓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激發學生的自學精神,確保學生主動去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葉圣陶先生說過:“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要想讓口語培訓的教學效果增強,教師就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動力。教師要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愿、自覺地投入到口語交際的教學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競技模式,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組制訂一個目標,讓小組根據各自的目標進行對應練習。教師要給小組設置要求,督促小組成員彼此監督口語練習的情況,互相交流在言談交際上的技巧經驗,之后通過班會一類的方式,讓學生在班級上展現自己的鍛煉成果,以此檢驗其在口語的練習上是否有效。表現最好的小組,教師可以進行表揚,表現相較遜色的學生教師要委婉地提出批評和指正意見。[3]
除了上述方法,教師也可以采取社會實踐模擬的方式,抽取幾名學生,讓他們在預設的場景、預設的背景中進行交流表演。如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口語交際《父母的愛》作為表演劇本和表演背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觀點,通過對課文的情景再現增進與他人的交流能力。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辯論,讓學生多說、多談、踴躍發表個人看法。接著,教師可以順水推舟,講述一段自己與父母的故事,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讓學生感受到口語交際的無限魅力,從而燃起學習的熱情。
在讓學生執行鍛煉任務的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手中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設置相應的獎勵,如給那些在口語培訓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獎狀、學習用品一類的獎品,作為對其練習成果的肯定。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精神,激發出學生們練習口語交際技巧的熱情,讓學生在產生學習的自覺性,從而自覺自律的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
(三)良好的課堂環境
除了在教學方法上的合理運用,對于教學環境這一重要因素教師也要特別重視。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課堂互動、健康的交際氛圍,這些是學生可以有效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中要保持足夠的寬容和耐心,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可以做到暢所欲言、談笑風生。不少學生不開口講話,其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口誤成為他人的笑柄或者遭到教師批評,害怕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降低要求,鼓勵學生多說,要讓學生明白“說錯話沒有關系,重要的是要把話說出口。”打消學生的心理顧慮。
從演講入手,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用深情的演講,能夠達到交際的目的。教師可以組織演講比賽,讓學生聯系自己切身經歷,通過演講的表達形式,與其他同學產生共鳴。例如:讓學生講述自己身邊的小事,講述自己對某些不文明現象的制止或矯正的經歷,自己為維護美好校園做出貢獻的故事等,通過樸實的敘述,讓學生之間產生認同感。
除了言語上的因素,一些行為上的問題也會影響到學生發言的心情。如在一名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會讓發言學生覺得自己沒受到重視,進而產生認為自己言語能力不佳的心理,自信心受到打擊,對于口語交際能力的增強很不利。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做好對教學環境的監督校正工作,盡量讓學生處在一個利于交流、利于發言的環境中,這樣才能幫助他們迅速提升自己的口語能力。
三、結語
古人常言:“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口語交際能力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娛樂聊天,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都能對其提供極大的幫助。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讓學生自行創建出一個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讓其自身的身心和學習都能健康地發展成長。掌握好口語交際,學生才可以提升自己待人處事的經驗和閱歷。也正因如此,教師對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上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利用好手中的資源和周圍的條件,訓練學生的用詞用句,讓學生學會怎么說話,怎么與人交流,使學生的心智和情感狀態能夠一直沿著一個積極正面的方向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海燕.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52.
[2]沈麗麗.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1(58):64.
[3]王彩霞.淺談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策略[J].甘肅教育,2018(10):120.[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林秀月(1977.8— ),女,漢族,福建平和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7-34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