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中衡
【摘 要】本文論述辯論式情境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應用策略:巧設辯題,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合理分組,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正反辯論,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辯論教學;豐富形式,在辯論中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總結和點評,鞏固與深化辯論的效果。
【關鍵詞】辯論式情境教學 思想政治教學 合作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B-0114-02
情境教學,本質就是一種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某種教學環境中學習的辦法。它既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又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辯論式情境教學,就是教師圍繞某個民生話題或者社會熱點問題,展開正方與反方的辯論,讓學生在辯論過程中豐富知識面,培育思辨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達成素質教育目標。
一、巧設辯題,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
采用辯論式情境教學,教師應該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提出比較恰當的辯論主題,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高中政治課堂的辯論題目,與正式辯論賽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高中政治的教學活動被約束在一節課知識點范圍之內,選擇余地十分窄小。為了選擇合適的辯論題目,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考慮到題目的可變性與爭議性,使學生積極使用儲備好的知識,展開正反兩方面的辯論。在辯論題目上應該做到難易適中,學生覺得有話可以說,也能說出一些新意。在題目選擇上,應該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這樣才能激發他們辯論的欲望。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共有四個必修模塊,即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教師可以根據這四大版塊的知識點,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有著密切聯系的辯論話題。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學習活動方面的需要,也能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的《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目前社會出現的老人“碰瓷”現象,選取辯論主題“當老人摔倒的時候,應該扶還是不扶?”然后讓學生就這個話題的正與反兩個方面進行辯論。通過辯論,學生可以迅速理解課本中知識點,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在反思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合理分組,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辯論分組有多種形式,如自由分組、座位分組,以及根據學生年齡來分組。但是,無論實施何種分組形式,教師都應該根據各個小組的人數與學生能力作及時的調整,避免辯論過程中出現一方強勢占據的現象。而且,教師通過合理分組可以在辯論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的《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的大小、座位等合理地分組。分組的形式上,可以根據座位分布來進行分組、依據學生的出生日期來分組、自由結合方式分組。無論哪一種分組模式,都應該使正方與反方的學生人數相當,在學習水平上沒有很大差異。在分組過程中,應該選出幾位辯論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出色的辯手,然后挑選出一些學生擔任觀眾,承擔賽后總結發言的工作與現場投票的工作。同時,教師也應該確定辯論會的辯論形式,是正常辯論還是即興辯論。當計劃是正常辯論時,教師應該事先告訴學生將要辯論的主題,然后進行分組,留給學生準備辯論的時間。即興辯論,也就是一種自由辯論的主要形式。即興辯論事先沒有告訴辯論的主題,也沒有準備好辯論的材料,也是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臨場應變能力的充分體現。教師為了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可以實施正常辯論與即興辯論互相結合的方式。
三、正反辯論,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辯論教學
辯論教學活動開始,教師先是宣布一節課的辯論題目,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辯論。在辯論的時候,正方先做一辯的陳詞,然后由反方也做一辯的陳詞。在陳述辯詞的過程中,雙方的小組成員也要自己思考一些能把對方觀點駁倒、提高自己一方觀點說服力的論據。同時,學會在對話話語中抓住對方的漏洞來反駁對方的錯誤之處。最后,雙方可以做自由辯論,為自己觀點做充分論證,反駁對方觀點的錯誤之處。辯論的程序,應該是作為正方小組成員在發言完畢之后,反方小組任何一位同學都可以站起來,針對正方同學在發言過程中出現邏輯錯誤或者話語錯誤做有針對性的辯論。或者對正方與反方辯手陳述的觀點進行總結,概括己方的主要觀點和升華自己的觀點。
例如教學高中政治人教版《經濟生活》的《兼顧效率與公平》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著學生比較關注的市場經濟問題,設置辯論式情境教學。在辯論課堂上,辯論主題正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追求的是效率”,反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強調的是公平”。在辯論的過程中,正方小組與反方小組先做陳詞,然后表明自己觀點,由此展開辯論。如正方的觀點強調效率的重要性,認為“一大二公”的吃大鍋飯時代,提倡平均主義,干多與干少都一個樣,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勞動積極性難以激發,人民生活都是普遍貧窮。反方的觀點強調公平的重要性,舉出的例子是孔子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社會貧富懸殊的擴大化,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如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及漢景帝的納晃錯之言引起的“七國之亂”等,都是不注重縮小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也需要公平,讓更多人擁有著財富。在選擇辯論時間方面,不應該太長,一般選擇在 25~30 分鐘是最好的。在這一期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辯論技巧、辯論方法、辯論禮節。在辯論過程中,他人發言的時候,不應該打斷對方的話,不應該對他人做任何的人身攻擊。在辯論的時候,應該與具體事例相結合來開展。同時,應該注重點拔與引導,使辯論活動朝著對教學活動有利的目標發展。這樣,通過辯論,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效率與公平特性有了本質性的了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豐富形式,在辯論中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選擇辯論課的情境教學形式,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根據辯論內容與辯論主題的差異,采取豐富多彩的辯論形式。整體來說,辯論形式可以分為深入探討式辯論、發現式辯論、綜合運用式辯論等形式。
發現式辯論需要培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也就是指導學生靈活應用發展眼光去觀察問題。如教師可以選擇“男生與女生交往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個主題進行辯論。在討論這個主題的時候,學生肯定會有很多觀點與看法,教師都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把自己觀點表達出來,然后與組內同學和組外同學進行大膽地辯論,從而培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實現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深入探討式辯論,也是一種比較深層次的辯論。學生對問題深入思考,做到層次分明,辯論的時候有理有據。同時,也可以在原有認知基礎上深層次探討問題與遷移知識。如在辯論民主監督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把民主監督與封建專制相比較、民主監督與貴族統治相比較。在辯論過程中,學生學會橫向比較知識與縱向比較知識,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對民主監督這一知識點的內涵也有了深入性的了解。綜合運用式辯論,是一種比較完整的辯論模式,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規則與辯論流程,需要學生具備比較高的辯論水平與能力。因此,教師在應用綜合運用式辯論的時候,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辯論條件與辯論氛圍,鼓勵學生查閱資料與補充有關辯論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圍繞辯題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辯論技巧與綜合素質。
五、總結和點評,鞏固與深化辯論的效果
辯論式情境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辯論教學的總結與點評階段。在這一階段,需要 5~10 分鐘對辯論比賽效果做“點評”,進行最后一番總結性質的陳詞。教師的點評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師考查學生為辯論會準備的資料是否充分、論據支撐是否具有說服力、立論角度是否合理與正確、論辯是否做到清晰與條理性、是否符合邏輯性與做到嚴謹,以及是否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參與辯論的熱情,是否有利于培育創新能力等,教師以此進行評價與點評。教師對學生在辯論過程中產生的思維閃光點和創新點進行鼓勵與贊揚。第二部分是教師對辯論內容的總結,這也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應該糾正學生在辯論過程中的認知錯誤,對問題實質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的深度剖析,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認同與理解,糾正認知上偏差,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與馬克思主義信仰,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寫出辯論的心得體會,達到鞏固與深化辯論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兼顧效率與公平》這一節課時,教師在學生辯論結束之后,對學生辯論情況進行總結與評價。評價的立足點不是辯論中勝負的問題,應該是每個小組的成員準備辯論材料充分性、辯論的條理性、辯論的邏輯性與嚴謹性、學生參與辯論的熱情程度、學生的思維強化和創新思維培育等方面。之后,學生才能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效率與公平問題有整體性的認知。這樣,通過總結與升華,學生對市場經濟發展有了本質性認知,樹立起對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自信心,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總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開展辯論式情境教學,必須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思辨與學習,從而推動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史維東.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4)
[2]肖 強.學校課程與家庭教育價值取向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為例[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9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