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晗霖 林艷
【摘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以牛津版八年級下的一個閱讀版塊為例,對文本主題語境、語篇類型及結構等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并通過激活思維、培養邏輯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幾個維度,闡述了如何通過分析閱讀文本,設計系列閱讀活動,發展初中生思維品質,從而達到培養初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陳晗霖,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林艷,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規劃課題:中學英語讀寫學思教學模式探究(立項編號:FZ2017GH001)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發展,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對于教學中對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培養也顯得越發重要。“核心素養”是21世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對人才培養的時代呼喚,它已成為各個國家爭占人才戰略制高點的基礎工程(禇宏啟,2016)。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 既要使學生掌握基本詞匯、語法等知識,還要重視學生 “聽、說、讀、寫”各項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通過英語學科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周奕君,2016)。
思維品質表現為一個人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以辨析、分類、概括、推斷、分析等方式呈現并體現其在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陳艷君、劉德軍,2016)。思維品質包括較低層次的思維能力和高層次思維能力。低層次思維能力,如跟讀、復述、背誦等記憶類;高層次思維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陳則航、王薔2016)。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中,對初中英語學習提出了三級至五級的要求,其中,對八年級學生提出了四級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能連貫、流暢地朗讀課文和讀懂說明文等應用文體的材料,更要學會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并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學生要在培養自身閱讀能力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思維品質。而閱讀課作為英語教學中一種常見課型,對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初中英語學習中,閱讀是學生接觸和吸收語言信息的重要途徑。雖然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詞匯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閱讀技巧,但是閱讀常常停留表面,無法深入。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并有所產出,以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思維能力。
本文將以一節牛津版八年級下第八單元的Green Switzerland閱讀課為例,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從而達到發展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的目的。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1)文本主題語境分析。本單元的話題是A Green World,以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為話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環境保護知識,了解其他國家的環境保護措施與態度,以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鼓勵學生將環保付諸實踐。
(2)文本語篇類型及結構分析。文章Green Switzerland共有五段文字,第一段引出話題——綠色瑞士;第二段介紹了瑞士在環境保護中采取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措施;第三段介紹了瑞士政府所頒布的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規章;第四段介紹了瑞士在開發新能源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最后一段發起號召,呼吁大家一起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該文章屬于議論文,通過列舉瑞士在環境保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來表達作者自身對環境保護事業的熱愛,并號召大家共同行動起來。
2.學生分析。本次授課對象是來自浙江杭州某中學的學生,其英語基礎較好、口語表達能力較強、英語素養在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中將對優秀。而作為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感,對于學習新知識也有著熱情和渴求。環境保護是一個十分普遍被提起的話題,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本單元的文本話題容易引起學生的討論,學生也有了充足的知識和信息儲備,能夠做到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同時,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學習策略與技巧,包括閱讀、寫作和聽力能力等等,而他們所需要的正是不斷使用、鍛煉和發展這些技能的能力。
3.教學目標。基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教師指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文本閱讀中猜測新單詞的詞義;
(2)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并嘗試使用它們;
(3)學生能夠知道我們所能采取的環境保護的方法;
(4)引起學生對于國家的熱愛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找到保護環境、美化我們生活的家園的方法。
三、課例呈現及評析
1.適當熱身,激活思維,帶入本課話題。本課中,由于借班上課,授課者與學生互不了解,這個授課教師首先進行自我介紹,自然地提到自身旅游喜好,拉進了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引出了本課話題——瑞士。接著,授課教師呈現了一組瑞士風景圖片,在讓學生欣賞瑞士美景的同時,對瑞士產生新認識,并引導學生說出大家對瑞士的看法,激發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探究興趣,為之后閱讀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授課教師在Warming-up過后,呈現本課題目——Green Switzerland,并向學生拋出問題:Why does the writer call it “Green Switzerland”? What does “green” exactly mean? 這兩個問題能夠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于“green”一詞展開定義,老師并未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傾聽學生的想法,希望學生開動腦筋,解釋這個常見的簡單詞,最終教師總結為“environmentally well-protected”。
之后,教師呈現了瑞士的過去與現狀,引起學生的震撼,引發學生對于環境問題的思考,并努力引導學生表達他們從圖中得出的體會和感受,并在學生回答時適當補充和優化學生答案,同時呈現在學生的表達中可以使用的本課新詞匯和新表達。
2.由粗至細,快速略讀與仔細精讀相結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閱讀活動理解文本,在語境中學習新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學生的閱讀策略以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1)快速略讀,把握文章結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思維能力。授課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在閱讀前,向學生呈現并教授了略讀技巧,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進行使用,并讓學生嘗試通過略讀,把握三個段落的主要內容,將ppt中呈現的三個主要內容與三個自然段進行連線對應。學生在略讀過程中會關注文本的關鍵句和關鍵信息,會努力尋找文本關鍵詞,分析文本結構。學生們在此閱讀活動中發現了文本首段和末段的重要意義,發現了其中所包含的概括性的有效信息,從而對于略讀這一策略有了了解和認識。
該授課老師在此閱讀活動后,對文章結構做出了梳理(見下)。
(2)仔細精讀,獲取文本信息,培養學生聚合思維能力。聚合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解決某一問題,盡可能利用已收集掌握的各種線索、信息、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聚合起來進行分析、清理、篩選、抽象、概括、比較、歸納等,進而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范的、正確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維(吳雪峰,2015)。
授課老師將文章Main Body部分按照自然段進行分段閱讀,分別針對三個自然段提出三個問題:What can be recycled in Switzerland? (Para.2) How does the governmen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ara.3) What different kinds of new energy does Switzerland have? (Para.4) 這三個問題都是關于信息的提取和整理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同時根據學生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介紹呈現段落中的新單詞。該教師采用根據文本猜測詞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從而掌握“punish”,“allow”,“limit”等詞義。
在分析完整體文章內容之后,教師呈現了一張思維導圖,協助學生鋪開記憶網絡,在文章總體結構的基礎上,補充細節,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總體內容。思維導圖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深入閱讀之后跳出文本,理清文本思路,整理文本中的細節和要點,加強對于文本的理解。有輸入更要有產出,思維導圖過后,老師給出一段閱讀報告,讓學生對于段落中的內容進行現場填空,一方面檢查了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也培養了他們主動建構使用知識的能力。
而在文本分析活動中,授課老師著重分析了文本中的幾個句子,如“Otherwise, we will be punished.”引導學生關注連接詞,并提出連接詞可以在寫作中進行使用,并舉了兩個小段落加以說明,為學生在以后英語寫作中鋪墊了技巧,也發展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讀后討論,思考本國環境改善策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設計有現實意義的任務,既要基于文本,讓學生動用所學知識,也要給學生留下發揮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從而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
本課中,授課教師在讀后設計了一個問題:As student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m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beautiful? 教師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發散思維,思考中國當今環境問題,并根據所學文本,結合中國國情,探索他國治理環境問題的可取之處。這樣不僅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而且發揮了學生的聯想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更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意識,喚起學生對于國內環境問題的思考與改善行動。
四、結語
在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閱讀將發揮著“杠桿”的作用。因此閱讀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通過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分析、聯想、判斷、推理等一系列的能力。除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也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教學應當聚焦思維品質,由淺至深、由略至精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聚合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做到發展核心素養,從閱讀開始。
參考文獻:
[1]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3,51.
[2]陳則航,王薔.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5,5.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吳雪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培養方法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68-70.
[5]禇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6:1-3.
[6]周奕君.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 201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