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閱讀理解作為語言的輸入環節,學習語言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關注文中生詞、短語、句子的解析,而忽視了作者依托文字所要表達的思想。作為一種直觀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改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咬文嚼字”的習慣,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本解讀能力。本文將重點介紹思維導圖的含義、運用思維導圖的策略、評價思維導圖的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閱讀;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林嘉鑫,廈門市思明區觀音山音樂學校。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咬文嚼字”
由于閱讀理解能力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也因為閱讀理解在中考試卷中所占的考查比例較高,因此每位英語老師都非常關注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有的教師希望閱讀理解能夠給學生輸入大量的語言知識,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閱讀技巧。然而,不同的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有不同的理解,并且關注的目標不同,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一些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注重新詞的學習和語法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在閱讀前進教授詞匯,并脫離文本講解大量的詞匯意義以及用法。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則會逐句進行英漢翻譯,并解釋很多的語法和句型結構。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把一節英語閱讀課上成了一節“咬文嚼字”的詞匯課或者語法課。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了一直在探索如何更有效的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深思熟慮”
在常規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將文本中的信息進行提取,并通過羅列的形式對信息進行線性描述。與利用文字進行描述不同,思維導圖以話題關鍵詞為中心,并通過輻射建立各種信息之間的聯系,是一種放射性思考方式。有助于深入挖掘信息之間的聯系,激發人們的發散思維。根據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相關性高的信息更容易被記住,而且在提取的過程中因為有了諸多的線索,也使回憶變得更加容易。
筆者在8年級上冊“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以思維導圖作為輔助工具開展教學。首先,在閱讀前的導入環節,以“Resolution”作為組織學生進行“頭腦風暴” 的中心關鍵詞。學生能夠在上一節課學習“New Years Resolutions”的基礎上,提出更多的“resolutions”,并且有意識的對它們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彼此啟發,提出大量與話題相關的經驗圖示,并且能夠結合標題或圖片對文章的大意進行預測。接下來,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并且結合課后2c的任務概括各個段落的主旨大意,繪制思維導圖的一級框架,知道文章圍繞決心的含義,種類和問題展開。思維導圖如下所示:
然后學生通過細讀文本,從文中獲取更多關于Meaning,Kinds和Problems的細節信息并且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思維導圖的二級框架進行補充。從第一段能夠獲取“What is a resolution? When do people usually make resolutions? Why do people usually make resolutions? How can people remember their resolutions? ”的答案。學生對答案進行梳理后就能非常清晰的理解resolution的定義。
在閱讀后,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對“Resolution”的含義、種類以及問題進行回憶和復述。學生在回憶和復述的過程中,能夠加深他們對文章中字詞句和文章內容的記憶理解,從而達到語言輸入和閱讀能力培養的目的。
在使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清晰,直觀地理解文章每個部分的要點以及細節。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結構的分析有助于啟發學生對信息的深入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以延伸,學生能夠學會如何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思考。
三、運用思維導圖的英語閱讀課堂模式
筆者嘗試在多個單元的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并且總結了在英語閱讀教學各個環節結合思維導圖開展教學的方法。通常情況下,我們將英語閱讀教學分為“讀前,讀中,讀后”三個環節。筆者在每個環節中都運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激活背景圖示,預測文本內容,建構內容框架,記憶語言知識,運用思維方法。
下面就幾個要點進行簡要說明:
1.激活背景圖示:通過呈現思維導圖的中心詞或中心圖,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列舉更多與之相關的背景圖式。并且“頭腦風暴”的活動形式讓學生能夠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啟發思維,達到盡可能多地挖掘學生已有背景知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背景知識被激活,以話題為中心的網狀結構思維初具雛形。
2.預測文本內容:在閱讀之前,學生在激活了大量背景知識的前提下,根據文章的標題或者插圖能夠對信息進行篩選,從而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合理的預測。恰當的預測能夠讓學生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望。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若文本信息與他們預測相符,便能樹立他們閱讀的信心。
3.建構內容框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所接受到的信息進行解釋,生成了個人的認識或者說是自己的理解。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知識經驗,激活的知識經驗不同。因此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英語閱讀理解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在已有經驗圖式的基礎上生成新的圖式,也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
4.記憶語言知識:記憶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而人類作為動物的原始本能,對圖像的記憶能力優于對文字的記憶能力。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借助形象的圖片,能夠幫助學生在“意”和“象”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系。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輕松地將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儲存,并且幫助學生建立起各信息之間的聯系,強化學生的記憶。
5.運用思維方法:這是英語閱讀教學中常常被忽視的環節,但是筆者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學習語言知識,更是和作者的思維碰撞。一節成功應用思維導圖的閱讀理解課,應該是可以啟發學生在閱讀其他文本的時候,運用所學到的思維方法。
四、思維導圖評價量表
要在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首先教師要學會繪制思維導圖,而且還要能夠指導學生。思維導圖看似簡單,但實際制作過程中涉及了諸多方面,包括層次是否分明,結構是否清楚,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是否正確,是否清晰美觀等等。運用以下的評價量表能夠更全面,更客觀的評價思維導圖,能夠從各個方面指導學生制作得體的思維導圖。
五、結束語
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出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師的教師指明了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關注知識本身,而更應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也就是要從“咬文嚼字”過渡到“深思熟慮”。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運用思維導圖是有效的策略。將思維導圖運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用以輔助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更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晰直觀的理解文本,加強記憶的效果。學生能夠學會自如得當的運用思維導圖,對他們思維品質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影響,對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敏.思維導圖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