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舉
摘要:在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家企業如果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擁有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如何發掘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是每一家企業必須要慎重對待的事情。很多公司都有屬于自己的福利制度,文章以某公司的彈性福利模式為例,簡單的對比分析了傳統福利和彈性福利的區別,并簡單總結一下彈性福利的實施條件,希望能給有需要的企業或者單位帶來有用的建議。
關鍵詞:彈性福利方案;實施;方案
在傳統的福利制度當中,員工能得到什么福利待遇都是規定好的,這種福利制度對公司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簡單,能降低福利制度的制作成本,但這種傳統的福利制度由于過于固定,很難滿足企業職員對福利待遇的多樣化要求,所以這種福利待遇往往不能達到更多的實施效果。因此,企業經過長時間的探索,最終形成了一種新的福利制度模式——彈性福利模式。從80年代開始,這種新的福利制度模式就開始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中出現,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如今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
一、彈性福利的概念及方法
彈性福利相對于傳統福利政策來說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員工可以在公司規定的范圍根據自身情況去選擇不同的“套餐”,這種制度的實施照顧到了更多員工,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這種新的福利制度制作成本會更高、更復雜,具體表現在首先要進行總額的預算,根據企業一年的盈利情況大致估算出一個總的福利總額,然后在確定公司福利總額的年增長率,再根據之前貨幣與固定點的換算公式,根據總額來確定點值總額。在發放之前,企業會先要求員工自己進行選擇“套餐”,可以大大增加員工對福利制度的體驗感和認同感,然后再由相關部門對員工的感受和意見進行統計,好的地方可以直接延續到下一年,不足處可再次進行微調或者大幅度的改革,這樣公司就可以慢慢完善自己的彈性福利政策。
二、彈性福利政策的現狀
彈性福利政策從80年代出現以來,已經逐漸被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企業所接受。由于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各國人民所需要的醫療費用、保險費用都有了巨大的提升,所以員工對彈性福利政策的需求越來越大,從80年代到現在為止,彈性福利政策已經被大多數西方國家所認可,成為各個大小企業通用的福利政策。2009年,據資料顯示,在英國、美國、巴西等國家,已經有70%的企業在實施彈性福利制度。外國媒體甚至設有專門性的網站或者論壇去宣傳和普及這一福利政策方案,用來向廣大群眾介紹彈性福利政策所涉及的領域包括醫療、保險、自然災害等方面,并引導員工去認識和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在亞洲,彈性福利政策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新加坡,新加坡的相關企業在接觸到彈性福利政策之后,立即引起了重視,他們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表了對彈性福利政策的看法:彈性福利政策在少量增加企業成本的情況下,給員工提供了更多福利選擇,它幫助我們改變了自身的企業文化,可以長期并高效的控制和維護福利供應。
近幾年來,彈性福利政策也開始在國內逐步流行。由于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很多以人工成本為主的產業已經逐步被淘汰,而各個企業將面臨的是高素質人才招聘困難,成本逐年攀升,如何得到人才和留住人才就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所以彈性福利政策開始進入各大企業的視線,并在短時間內開始流行起來。上述所說的某公司也正式其中之一,該公司是一家以建筑為主的大型企業集團,該企業的福利政策改革已經經過了好幾個標志性的階段,從最開始的固定低工資、低福利到可變的中工資、中福利再到高工資、低福利的階段。該公司一直都比較注重福利政策方面的改革與完善,也是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企業之一,所以該企業的發展也是比較迅速的,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該企業也迅速騰飛,為了跟上自己企業的飛速發展和人才的需求,該企業在2006~2007年正式引進了彈性福利政策。
三、某企業實施彈性福利政策的優勢和問題
上述企業是一家擁有著長久歷史的大企業,跟其他的企業相比該企業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優勢的,首先,該企業擁有很久的歷史,從19~20世紀,該企業在前行的路上經歷過很多大風浪,這么多年積累的經驗可以幫助該企業更輕松的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其次,該企業進行過多次的福利政策改革,企業本身就對福利政策方面有著自己的經驗和手段,他們會沿著之前的道路穩扎穩打,能很好的解決和避免改革過程中關鍵錯誤。該企業引進彈性福利政策的時間比較晚,到2006年為止,西方包括亞洲很多的企業都已經實行了彈性福利政策,而且很多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所以對實行比較晚的公司來說,它們都有大量先進的經驗可以汲取,在改革的途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該企業規模很大,員工多元化,彈性福利方案跟企業本身匹配度高,員工認可度高,實行起來很順暢。
雖然該企業在實施彈性福利政策之后,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在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彈性福利政策比之前的福利政策覆蓋范圍更廣,所以成本相較于之前的福利政策要高很多,福利種類多,覆蓋的人越多,就證明越復雜,管理起來更麻煩,管理成本也提高了不少。另外在員工方面,彈性福利政策的初衷是為了讓每個人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套餐”,但很多員工在選擇的時候都只想著利益的最大化,而并非選擇適合自己的,導致了有的金額高的福利“爆滿”,有的“生意”卻十分慘淡,甚至出現了逆向選擇,選了一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套餐”。作為管理者不便直接控制每個員工的選擇,特別是對于部分認識較低的員工來說,完全不能調和,所以這使管理變得極其復雜。
四、對策和意見
(一)企業戰略分析
福利計劃的核心內容會因為不同的戰略而截然不同,企業戰略的分析就是福利計劃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在目前企業戰略主要有低成本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這三種:第一個是低成本戰略,采用此類戰略的企業盡可能的成本最小化,在滿足員工福利需求的前提下,如果想要全面的推行福利計劃,這種企業并不適合。第二就是差異化戰略,采用此戰略的企業的員工創新能力非常強,因為要保證提供的服務標新立異或者生產的產品與眾不同,所以,企業要針對這類人員來制定出令他們滿意的福利計劃,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忠誠度和對企業的組織承諾也被提高。第三個是集中化戰略,采用此戰略的企業需要明確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更要明確具體有哪些員工擁有這些能力,所以,那些有特殊貢獻的員工企業應該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福利計劃和福利產品。
(二)開展福利調查
如果要掌握員工的福利需求和狀況就有必要進行福利調查,為后期在制定福利計劃的過程中提供資料和信息。企業可以借助調查的過程來收集員工對福利制度的想法和意見,將員工對福利項目的需求種類都歸納出來。以下幾個方面是在展開調查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第一點,福利的項目在調查中盡可能的用價值來衡量;第二點,員工提出的所有要求都必須在企業的預算之內,排除那些不在預算之內的需求;第三點,企業可以酌情考慮個別員工的特殊情況。
(三)選擇性汲取與拋棄
彈性福利政策不能生搬硬套。傳統的福利政策當中也是有值得保留和借鑒的東西的,對于好的有利的東西我們要保留,特別是對于我國企業來說,社會主義制度本就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雙方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別,企業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四)健全管理制度
針對該企業和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現狀,企業在決定實施彈性福利政策之前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讓企業所有員工都明白彈性福利,企業應充分了解到員工的心里所想,再結合員工的想法在現有彈性福利政策上加以打磨,讓其更好的適應公司的情況。跟傳統的福利政策相比,彈性福利政策的設計的人員更廣、形式更加復雜、工作量更大,所以對負責管理福利方面的人員要求會更高,公司必須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從而適應改革后的政策。
(五)控制成本
彈性福利制度的成本開支比較大,企業既要合理的實行政策,又要最大程度的控制成本,最好的效果就是每個員工都有一份最適合自己的福利政策。
五、結語
彈性福利政策制度已經是今后所有企業福利制度改革的一個趨勢,我們在引進外國先進制度的同時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讓新的制度和舊的制度實現無縫對接,爭取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文躍然.薪酬管理原理(第2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2]威廉·P·安東尼,K·米歇爾·卡克馬爾.人力資源管理:戰略方法[M].中信出版社,2004.
[3]王長城.薪酬案例診斷與推介[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
[4]趙國軍.國企薪酬管理問題剖析[J].人力資源,2009(04).
(作者單位: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