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受到重視,要求現階段教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應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同時,在對學生知識和技能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予保障。初中化學教學中,往往涉及大量的實驗環節和多樣化的知識。面對化學知識的特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時,可以以任務型教學模式指導學生深入學習。任務型教學法重點強調從做中學,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教學做合一”的重要體現。教師在教學時應本著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積極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化學;任務型學習;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4-0035-02
引言
新課改的實施和深入發展,使得核心素養對學生的重要價值開始逐漸凸顯,教師也開始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充分考慮。初中化學知識與生活具有密切聯系,與社會各行業、各領域也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正是初中化學知識的此種特征,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全面發展具有顯著價值和作用。同時,初中化學教學也是貫徹落實“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教育理念切實可行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舉措。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通過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等學習方式,充分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實踐中感知、認識,在“做”中學、“用”中學,夯實學生的綜合發展基礎[1]。
一、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化學知識較為基礎、難度較小,且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這些生活化的化學知識,正是課堂教學中具有價值的教學素材,其在充分體現陶行知理念“生活即教育”思想的過程中,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構建生活化課堂,在探究生活案例的過程中,確保有效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在社會經濟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環保領域逐漸廣泛應用了化學知識。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環保領域中應用的化學知識引入課程,幫助學生強化環保意識的同時,確保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應用進行深入認知。
例如,針對“空氣”知識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首先,教師將一段包含藍天和白云、綠樹和清水的環境視頻展示給學生,以此引出空氣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對生活中空氣的重要性進行探究并舉例說明,確保學生放松學習情緒,緩解學習壓力,突出化學和生活的關聯性;積極激發學生探究空氣的興趣[2]。其次,教師介紹和講解空氣被發現的故事,展示相關人員對空氣成分進行探究時應用的裝置圖片,基于空氣成分探究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探究,幫助學生認知和了解空氣成分,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空氣污染情況下,有哪些成分過高、對人體影響程度如何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詳細講解空氣污染防治及其化學原理,幫助學生認知空氣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環保意識,為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創造有利條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和認知生活中的化學知識。
二、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化學技能
初中化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對化學元素、化學公式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也應幫助學生積極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化學問題,確保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不斷發展。基于此,教師應合理利用實驗教學,確保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與此同時,基于實驗教學,教師要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化學元素的特點和性質,全面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素養。
例如,在教學“海水制鹽”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播放有關氯化鈉、制鹽等視頻,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引出海水制鹽中將一些雜質去除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組織“海水制鹽實驗任務”,合理設計實驗方案,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蒸發、結晶等實驗操作步驟探究制鹽過程。在學生進行具體實驗任務前期,教師應先對蒸發等操作步驟進行示范,并在示范過程中重點闡述一些注意事項,進而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實驗進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和相應實驗現象等進行詳細記錄,并在后續教學環節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檢驗,幫助學生深入認知化學知識,完善知識結構,確保學生化學探究能力的發展[3]。
三、借助教學工具,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實驗教學的開展,能夠確保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不可否認的是,實驗無法展示一些如分子、原子等的化學結構,對這些較為抽象的化學結構,學生不能對其具體形象進行充分想象。對此,通過多媒體、化學模型等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學生不斷增強知識理解能力。此外,在對化學知識進行高效應用的基礎上,教師應積極制作化學模型,以此幫助學生更加深入且全面地了解化學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增強學生對模型應用教學的認可度,全面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知水平。
例如,教學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剛石、石墨和C60 ”的內容時,教師描述這些物質的化學知識時,可以應用微觀模型,幫助學生對不同元素不同單質的組成、相同元素不同單質的組成有更加形象的認知和理解。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探究任務,如“活性炭的吸附性”,圍繞探究任務開展具體的實驗。加之模型的應用,可幫助學生有效減小化學知識學習的難度,確保學生高度認可模型教學,保障學生在認知化學元素的過程中,能夠從宏觀、微觀角度進行,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和不斷提升提供全面保障,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意識,讓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基于任務型教學法以及貫徹滲透陶行知教學理念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能夠充分發揮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4]。
結語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任務型課堂教學高效開展,這不僅是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切實可行的手段,還是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革新的重要舉措。教師教學時,應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基于任務型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學習,不斷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王銀兵.化學實驗對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80.
周麗.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1):187.
張寧.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0):34-38.
李海蕓.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8):163.
作者簡介:施禮勇(1981.6—),男,江蘇泰州人,本科學歷,教研組長,泰州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