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對于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學習數學較為困難。但是小學數學知識是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小學數學教學可以通過回歸數學本質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應用數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生活本質
數學是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科學,數學的出現本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將數學和生活分離開,那么數學的存在將變得毫無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之所以感覺數學知識比較難,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數學知識是較為抽象的,需要邏輯思維。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數學知識形象化,那么學生理解起來會容易很多,將數學知識形象化的方法就是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質。本文主要分析小學數學教學回歸數學本質的重要性,以及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質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有益之處,并且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質的策略。
一、 小學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本質的重要性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厭惡數學的情緒。數學來源于生活,如果讓數學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踐來探究數學問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那么學生既可以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又可以學會應用數學,感受到數學的有用之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
教師將知識和生活分離開了,學生感受不到知識的有用之處,所以沒有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要通過讓數學回歸生活本質,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 小學數學教學回歸數學本質的策略
(一) 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結合起來
小學數學教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小學數學中的加減乘除、小數、圖形的運動等知識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都是用來解決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問題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知識和生活中的情境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來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加減乘除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課堂小超市”,收集一些學生的文具,將不同的文具分別標上價格,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收銀員,學生在買和賣的過程中需要計算自己需要給多少錢或者需要收多少錢,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再如,教師在講解圖形的運動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出學生幾個特定的圖形,讓學生根據這幾個圖形的平移、旋轉等運動組合成小動物或者小植物等自己喜歡的形象。學生在組合圖形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平移、旋轉等定義,學生在拼接自己喜歡的形象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這些課堂上的小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建立生活化的課堂學習環境
傳統的課堂氛圍過于嚴肅,學生在課堂上有壓抑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比較低,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升不上去,無法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導致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比較低。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長期在一種比較壓抑的環境中學習,學生的創造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建立輕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建立生活化的課堂學習環境。生活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包括內在和外在兩個部分,內在是指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行為、交流、互動等,外在是指教室內的色彩和裝飾。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室內的色彩和裝飾來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心情。根據研究調查,人的心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天氣、衛生環境、色彩環境等。比如在風和日麗的天氣,人們多數是比較開心的。教室內的裝飾和色彩環境也會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教室內的色彩宜選擇冷色調,冷色調有助于學生平心靜氣地學習,教室內可以用一些學生的成就、作品等來裝飾,使學生的精神狀態得到有效的調節。另外,教室內可以給學生留有休息區,讓學生有放松和調節身心的空間。至于內在部分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建立,教師需要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建立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師和學生在一種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三) 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
小學階段正處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成績,更要注重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能力。傳統教學中對于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指標主要是學生的成績,這種評價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單一的,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新課標標準下,學生的能力和學生的價值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為了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教師需要建立生活化的評價體系,把課堂教學的重點從教師完成認知性教學任務轉移到對學生的基礎、情感、態度、能力和價值觀的評價上來,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的改變將直接導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生活化的教學評價體系需要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結果,更重要的是重視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價值觀的發展和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 結語
隨著我們社會的變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在這個科技型的社會,更重要的能力,這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要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改革只有目標,而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結合學校的條件,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等,綜合多個方面的因素探索出更為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狄云雷.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J].學周刊,2018(30):72-73.
[2]張玉芳.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30):94-95.
作者簡介:
卓雪珍,小學高級,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