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始強
【摘 要】音樂是我國小學教育中的基礎科目之一,其教學對學生開拓思維、培養(yǎng)審美觀、形成良好樂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介紹何為音樂教育新體系,并針對新體系音樂教育的優(yōu)勢與發(fā)展意義進行闡述,最后提出新體系音樂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加深大家對新體系音樂教育的理解,明確如何在小學教學中運用新體系音樂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體系;音樂教學;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9)01-0181-02
音樂作為一門可以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藝術,近年來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小學階段音樂教育主要是通過演唱、欣賞及演奏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也是小學階段實行美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新體系音樂教學是當今注入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中的新鮮血液,目前已經成為音樂教育的一種主要方法,由于新體系音樂教學注重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與掌握,加之其講求實用性與有效性,使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一、音樂教育新體系概述
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號召,中央音樂學院提出了一種新型音樂教育體系,即音樂教育新體系,該教育體系引進了國際上影響力較大的奧爾夫、達爾克羅茲及柯達伊體系,同時與我國音樂文化內容相結合,形成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教育模式。該教育體系的核心在于“新雙基”,重點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音樂活動體驗及基本情感體驗,與傳統(tǒng)音樂教育方式相比,該音樂教育體系更適合時代教育需求,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非常有利。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提出旨在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的諸多弊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來說,音樂教育新體系體現出了幾方面特點。首先,強調教育過程中遵循“讓音樂屬于每個人”的理念,不再強制學生學習;其次,將教學目標落在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感性音樂經驗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第三,關注感性音樂活動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音樂活動加深對音樂的理解;第四,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情感體驗,加深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新體系音樂教育的優(yōu)勢與發(fā)展意義
(一)新體系音樂教育的優(yōu)勢。作為一種有關教育體系的嶄新探索,新體系音樂教育展現出了巨大的價值與顯著的優(yōu)勢。在新課改背景下,音樂教育開始朝著個性化、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注重不同群體需求的滿足。實行這種教育方式,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更好地感受由音樂帶來的魅力。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新體系音樂教育方法,教師需強調個性化教學形式的運用,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
(二)新體系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意義。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新體系,其出發(fā)點應該定位在感性元素層面上,然后延伸至體系之中。音樂是整個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展現出其他學科無法展現的內容,積極開展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而新體系音樂教育則是一種全新的音樂教育形式。具體來說,新體系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意義應該從不同層面來探究,首先,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人們?yōu)榱朔謹岛统煽內W習,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不高,而音樂本身就是美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應充分體現其審美特性,新體系音樂教育就是要發(fā)揮出音樂教育的良好作用,釋放出學生的天性,使其深入感受音樂之美。其次,加強對基本知識與技巧的掌握。實際上音樂教學就是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新體系音樂教育極大的豐富了音樂教學的本質,其內容涉及到了節(jié)奏、舞蹈與配樂等方面姿勢,有利于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第三,音樂教學中對新體系音樂教育理念的運用,不管是視覺上還是聽覺上都可以達到鍛煉學生的作用,在感性思維影響下,學生可以深入感受音樂中中的批判思維,在全新教育模式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新體系音樂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重視對音樂的自主體驗。大量實踐證實,只有學生具備了自主情感體驗,才能進一步掌握音樂情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承擔著引導者的作用,教師應為學生選擇適合其學習的教學內容,同時引領學生進行體驗。在新體系音樂教育中,教師應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方面感覺,包括視覺、聽覺、動覺及知覺等,首先對學生的聽覺進行訓練,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感,這涉及到了對學生聽覺、知覺的培養(yǎng),由教師給出指示,學生則結合教師的指示去演奏節(jié)拍,這一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音樂方面的動覺。整個心體系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都需要通過音樂活動對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二)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歌唱教學需要學生自身豐富的情感與表達的內容實現完美統(tǒng)一,這樣才能將歌曲唱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出指導作用,根據教材內容為其講授歌唱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情感表達為目標,旨在提升學生的歌唱水平。小學階段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都有比較強的好奇心,他們的想象力也非常豐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歌曲內容展開想象,將聽覺與視覺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出想象力,使其深入理解和感受音樂。例如,在《過新年》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初步了解該歌曲,然后為其展示大量有關新年的圖片,以激發(fā)出學生對該歌曲的興趣,再為學生播放該歌曲,讓學生們閉上眼睛聆聽,同時想象出家人們置辦年貨、包餃子的情景,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想象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感受到歌曲中的美,并隨著音樂的變化不斷將情感融入其中,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
(三)多方面提升學生音樂素質。歌唱教學不是朝夕即可完成的工作,它需要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以激發(fā)出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觀看電視時,讓學生多留心插曲和背景音樂,通過視覺、聽覺的結合,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在音樂氣氛的渲染下進行哼唱練習,以提升學生的歌唱水平。同時,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將經典動畫歌曲引入進來,與學生一同分享。一般來說,學生在看動畫、電影、電視劇時只會關注多彩的畫面,很少會注意其中蘊含的知識,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力放在背景音樂上,播放完畢后,還可以結合影片內容提問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同時提升思維能力,為以后的歌唱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四、結語
綜上,教育體制改革可以滿足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新體系音樂教育出現以后,可以很好地與新課改對音樂教育提出的要求相符合。新體系音樂教育是指教學中教師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并幫助其從多方面感知音樂,提升其綜合協(xié)調能力與情操修養(yǎng)。大量理論及實踐研究證實,小學音樂教學中新體系音樂教育的價值是非常突出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最終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從多方面為其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建進.學校音樂教育的“新雙基”——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的理論闡釋與實踐之一[J].人民音樂,2013,(09):66-69.
[2]劉明一.音樂教育新體系:欠發(fā)達地區(qū)高師音樂教法課的引入[J].綏化學院學報,2017,37(06):119-120.
[3]楊永平.“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背景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1):150-152.
[4]薛春輝.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探究和實踐[J].音樂時空,2014,(17):87.
[5]劉蕾.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影響下的幼兒園歌唱教學策略與思考[J].藝術教育,2015,(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