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鵠



摘 要:為適應物流行業發展趨勢,培養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有必要對現有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本文以廣東惠州經濟技術職業學院為例,提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與改革方案。
關鍵詞:校企合作共同體 現代學徒制 人才培養模式
一、培養目標
適應珠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未來需求,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適應物流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素質。掌握理貨、配送、采購、倉儲、快遞、跟單、配送、調度、外貿、貨代、客服等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連鎖企業、第三方物流公司、國際貨運公司、外貿易企業、配送中心、大型商業企業、電子商務網絡公司、物流管理咨詢等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構建“雙精準、三段遞進式教學與企業項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建設內容
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精準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惠州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現代物流業發展需求。依據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層次、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與知識點的需求,融合職業崗位標準,精準育人,培養具有區域特征和競爭優勢的既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個性發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經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依托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潼湖智慧生態園,與智能家電制造行業龍頭TCL(王牌)深入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成立物流管理專業產業學院、構建校企雙工作室、企業校內分公司等校企協同育人“校企合作共同體”。
(二)實施舉措
1.構建校企合作共同體
依托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職教集團、省級公共實訓協同育人中心,與行業領先的企業深入合作,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及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作組,構建校企雙工作室、企業校內分公司、混合制產業學院分院 3 類校企協同育人載體,打造目標一致、認同一致、利益一致的校企合作共同體,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方共贏。校企合作共同體建設如圖1所示。
——載體建設:與TCL(王牌)、華陽集團、德賽西威等企業智能制造企業共建 10 個校企“雙工作室”,與沃爾瑪、菜鳥網絡等企業共建 3 個企業校內分公司,與百捷教育集團共建 1 個混合所有制產業分院。
——機構建設:建立專業建設委員會,由學校和企業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工商學院領導與專任教師、企業高管共同組成,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擔任顧問,負責專業整體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等的制定;成立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作組,由工商學院領導、專業負責人、專任教師、企業管理高管等組成,負責校企合作制度、工作計劃等的制定及校企合作項目開展、資源建設、學生管理等。
——制度建設:建立激勵約束制度,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規范校企合作行為,保障合作雙方的利益;建立監控評價制度,按照“校企合作、實施工學結合”對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成立教學管理的組織,定期與不定期對校內外的教學進行監控,完善適合工學結合需要的教學質量評價監控體系;建立運行保障制度,為教師下企業鍛煉、開展企業項目、學生實習等方面提供管理服務和資金支持。
2.創新“雙精準、三段遞進式教學與企業項目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雙精準”,一是“精準對接”:精準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惠州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現代物流業發展需求。專業經過15年的辦學積累,通過依托惠州市仲愷高新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國家級潼湖智慧生態園,與智能家電龍頭企業TCL(王牌)、菜鳥網絡深圳北嶺供應鏈物流有限公司,加強產教深度合作,整合校企資源。二是“精準育人”:依據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層次、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素質與知識點的需求,融合職業崗位標準,精準育人,培養具有區域特征和競爭優勢的既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個性發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經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三段遞進”(如表1所示),即第一階段為在校內學習物流管理專業大類通識教育及專業共享課;第二階段為校內專業特色課程、崗位模擬和運營深化教育階段;第三階段為校外專業綜合提升階段。
圖2 教學與企業項目交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共同體”,深化“教學與企業項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所示),結合專業建設需求和校企合作企業生產實際,通過企業主導專業建設方向和社會服務、學校主導專業建設與育人,創新協同育人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學生從大二開始,每學期的學習分 2 個階段,課程理論知識學習通過教師教學在校內完成,課程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綜合實踐等實踐類教學任務,在工作室、企業校內分公司或產業學院分院以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的方式完成,實踐性教學課時占到 70%。通過“教學與企業項目交叉融合”,實現“產業鏈融入專業、企業融入專業、項目融入課堂”,構建緊密對接產業鏈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提升。
3.推進基于“校企合作共同體”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
基于“校企合作共同體”,與TCL(王牌)等企業繼續深化合作,每年招收2~3個現代學徒制試點班。通過“工”與“學”交替結合,雙主體分段育人,真正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健全校內實訓、校外學徒和頂崗實習遞進式的系統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沿著“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路徑,一步步成為合格的高素質綜合型技術技能一線管理人才。
4.依托產業學院,培養復合型、卓越型人才
產業專業建立后,依托產業學院,以“大數據”、ERP、SCM、云平臺等信息化技術等方向,面向專業每年開設 1 個卓越技能人才創新培養班,通過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參與實際企業項目的方式,培養復合型、卓越型技能人才。
三、結語
高職院校大學畢業生是物流人才的主要來源之一,加強高職院校的物流學科和專業建設是提高物流人才各項知識和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徑,此外,不斷開拓新的人才培養渠道,拓寬物流人才的培養也是滿足物流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作為廣東省人才培養基地的高職院校,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術培養、創新能力培養和思想道德培養等,制定科學、務實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為社會輸出更多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選芒,趙居禮.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09):49.
[2]潘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