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董恩 國逄欣
摘要:結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分析了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現狀、教師對專業能力提升的態度和教師專業培訓需求等內容。提出建立具有完善的教師激勵制度、優化的培訓方式、積極的主動學習意識等內容的教師專業能力質量保障體系,以提高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質量保障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01-0035-04
近年來,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已成為應用型高校教師發展的熱點問題。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囊括多項評價內容[1],如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國際交流能力、工程應用能力等。應用型高校在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如何保障教師專業教學的質量,滿足社會對教師專業能力的需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構成
應用型高校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專門從事應用性教育和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學校,一般是服務于地方或者是區域經濟發展,主要是為社區、企業和地方培養擁有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高校不是以科研為辦學定位,而是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教學體系建設中體現應用型高校的特色。
三部委關于高校轉型的意見發出后,已有13個省份陸續出臺方案,確定了181所高校完全轉型為應用型高?;虿糠謱I進行轉型。
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作為教師專業化的內在理論依據,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學生的學習成長離不開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沒有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也就失去了有力的支撐,只會止步不前甚至逐步消亡。在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進程中,專業能力的提升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2]。
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內容是什么,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在英國,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師的技能和教學能力、教師的價值觀。這三項內容對于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國,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機制相對來說比較完善,包含了發展內容、發展方式、發展保障。發展內容:創新能力、實施能力、整合能力、研究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發展方式:入職培訓與職后教育結合、同行切磋、內部提升、群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發展保障:美國政府、專業組織和大學的財政等方面的支持。發展內容、發展方式和發展保障構成了美國院校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機制。我國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是在教育與實踐過程中獲得的,包括教育專業精神(提高專業能力的動力)、教育專業知識(教書育人的基礎)、教育專業能力(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教育行動力)。
綜合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內在結構可以總結為: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和專業價值意識。
二、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現狀
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教育能力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教育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研究、綜合專業能力等方面還需持續改進。
為了解應用型高校教師的專業能力現狀,對其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了解教師在專業能力提升過程中的表現和存在的問題。調查問卷涵蓋了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和專業價值意識等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模塊:個人基本情況、專業能力現狀、對專業能力提升的態度、對專業能力培訓的需求。
在調查問卷中,對于個人基本情況的選項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教齡、最高學歷、職稱、個人專業發展的期望等內容;對于專業能力現狀的選項主要包括培訓計劃制定情況、是否參加過專業知識培訓、培訓時間、培訓收獲、參加專業學術交流的主要方式等內容;對專業能力提升態度的選項主要包括對待專業培訓的態度、對待科研的態度、對待新教學方法的態度、對待新教學理念的態度、對待教學反思的態度、對待閱讀外文專業資料的態度等內容;教師對專業能力培訓需求的選項主要包括是否愿意參加專業培訓、贊同的培訓方式、喜歡的培訓內容、培訓頻率等內容。
在此次調研中,一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8份。現就部分有代表意義的調研數據進行說明。
模塊“專業能力現狀”中,選項“培訓計劃制定情況”統計結果為:77%的教師表示學校已經制定了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計劃;20%的教師表示學校已經制定了培訓計劃,并且培訓計劃會定期進行相應的修訂;3%的教師表示“不清楚”。這些選擇“不清楚”的教師對應的個人基本情況是“教齡在3年以下”的青年教師,這也說明學校對于教師專業能力培訓的宣傳力度不到位,一些青年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校的培訓計劃。
模塊“專業能力現狀”中,選項“培訓時間”統計結果為:80%的教師培訓時間選擇在“寒暑假”,17%的教師選擇在“工作期間”,只有3%的教師選擇在“雙休日”參與培訓。通過統計數據分析可知,教師培訓大部分被安排在寒暑假,其主要目的是不影響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模塊“專業能力提升態度”中,選項“對待專業培訓的態度”統計結果表明,“比較愿意”參加培訓的教師居于首位,為43%;“一般”占28%,居于其二;只有20%的教師選擇“非常愿意”參加培訓,其中,青年教師占80%。由此可見,教師的教齡是影響培訓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青年教師入職不久,專業能力較差,急需參與專業能力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而教齡較長的教師,對培訓的需求相對較少。
學校在對教師進行專業能力培訓之前,應首先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再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表1是應用型高校教師對“培訓內容需求”的統計分析,包括專業知識、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技術、外語、政策法規和學生管理等內容。統計結果表明,“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這三項為教師最需要的培訓內容,分別為82%、77%和51%,其中“專業知識”排名第一。而對于“外語”培訓只為8%,是需求最少的培訓項目??梢钥闯觯瑧眯透咝5慕處煂τ谕庹Z能力的重視不夠,大多數教師認為外語能力的提升不重要。
下頁表2是應用型高校教師對“培訓方式”的需求分析,培訓方式包括“企業培訓、外出觀摩、聽課評課、專家講座和教研探討”五個選項[3]。其中“企業培訓、外出觀摩、聽課評課”居于教師培訓方式需求的前三位,專家講座只為11%。統計結果表明,“企業培訓”是最受教師歡迎的培訓方式。相比專家培訓,教師們更愿意參加聽課評課,看一些優質課更能引起教師的興趣。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教師的實際工作需求與專業能力提升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應用型高校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師專業能力質量保障體系來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以保障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真正意義的提高。
三、教師專業能力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建立完善的教師激勵制度
建立激勵制度在各行各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有效地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發展的潛能[4]。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這就需要教師勇于挑戰自我,有銳意進取的精神,因此學校應激發教師的成長欲望,加快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
1.加強思想指導
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一個有針對性的發展平臺,根據不同的教學科目提供不同的培養方案,打造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發展空間。在教師自主學習和專業培訓的基礎上,引領教師不斷走向專業化的道路。
學校要加強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需求的引導,將教師被動學習的思維轉化為主動學習,激發教師主動學習和參與培訓的意識。學??梢愿鶕€人需求采取一定的激勵手段,使教師產生培訓動力,促使培訓人員轉變培訓態度,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主動行動,實現自身素養的提高,滿足專業發展的需求。
2.政策引導
在為學校辛勤付出的過程中,教師希望得到學校的公平對待,所以只有最大限度地提升學校對教師的公平感,才能發揮教師的最大潛力。如果教師內心感覺公平合理就會感到極大的欣慰,從而心情愉悅,更加努力工作。從事實來看,影響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動力的重要因素是:晉升機會、薪資分配、評定職稱等[5]。因此,要使教師獲得專業能力的進步,學校在建立鼓勵政策的同時也要盡最大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減小教師的心理落差,使其更加注重于專業能力的提升。
為了保障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質量,應用型高校對教師的職稱評定可以將專業培訓質量作為考核內容,也可以將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作為考核的另一個方面?,F今,教師榮譽稱號的評定具有終身制,但是為了促進其專業能力的持續發展,對于專業能力提升不達標的教師,可以取消其對應的榮譽稱號。當然,激勵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一個教師的專業能力,但僅僅靠外在的激勵難以長久,激發教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3.人性化管理制度
所有制度的建立都要從教師的實際出發,既讓教師受益,也使學校得到發展。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中,指責與懲罰必不可少,這些容易使教師產生抵觸、消極的情緒。教師無論在教學管理還是學生管理過程中,其義務感、責任感和自尊心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希望能夠把自己長期努力獲得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都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和不斷地升華,因此,堅持以正能量傳導為主而不是懲罰的原則在教師管理制度過程中應得到重視。
(二)成立教師發展中心
國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服務機構,主要任務是關注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建立發展質量保障體系并監督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質量[6],意在高校中形成一種重視教學、支持教學、服務教學、改進教學、提升高校教師發展質量的氛圍。教師發展中心對學校的教師發展起著支持和服務作用,通過一系列教師發展活動對教師進行協調、組織、管理和指導,同時協助學校的質量管控部門,做好教師培養過程中的監控與質量的評估,掌握教師在教學發展中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改進措施,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質量。教師發展中心要善于整合校內相關部門的資源,協作設計和實施學校的教師發展項目,同時滿足高校和教師個人發展的雙重需求,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過程。
(三)優化培訓結構
1.對教師進行分類培訓
如果培訓前不將教師的需求進行考慮分析,不同需求的教師接受同一個培訓就發揮不到其培訓的作用,難以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所以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師,如教齡、職稱,不同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進行分類培訓,滿足他們對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學校組織教師培訓時,要充分調查教師的需求,根據教師的需求進行培訓規劃,使培訓課程更有針對性。
2.優化培訓方式
應用型高校教師普遍希望加強實際動手能力的培訓,更喜歡到企業接受培訓,這是提升教師動手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所以,在教師培訓過程中,應采用理論認知與職業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在培訓中模擬實際的工作場景,以真實的活動與培訓載體,采取企業培訓、外出觀摩和聽課評課等體驗式、參與式的培訓方式,讓參加培訓的教師體驗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更好地達到培訓效果。
3.強化培訓考核
學??梢詮囊韵聨追矫婕訌妼處煂I能力培訓的考核:對于參加培訓而考核優秀的教師,學校要在全校范圍內進行通報表揚,表明學校的重視;對于專業教師,考核成績與薪資增長幅度相結合,考核優秀教師有優先續聘權,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教師學習培訓過程中,如果考核通過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學校可對教師進行獎勵或職稱評定優先等政策。
(四)設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基金項目
通過科學研究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辦學質量,這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更高階段。設立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基金項目,資助教師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并將教師發展項目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這是保障教師專業能力發展質量的有效措施。只有與教師專業能力相關的科研成果被教育工作者所掌握,才可能成為提高應用型高校辦學質量的巨大力量[7]。
綜上所述,應用型高校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師專業能力質量保障體系,健全學校對教師的管理制度,完善培訓激勵制度;在教師培訓規劃中,要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對教師進行分類培訓,優化教師培訓方式,使培訓達到更好的效果,從而促進應用型高校教師專業能力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46-51.
[2]彭新宇.湖南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
[3]魏淑華.教師職業認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4]陳書田,黎家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研究[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10(Z):105-117.
[5]陶建軍.對應用型院校教師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7(8):77-79.
[6]張海梅.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職教師發展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12):161-163.
[7]徐艷華.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責任編輯:劉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