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學”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雙向過程,是數學活動教學和師生共同發展的平臺。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重視學情和學生實踐經驗,巧妙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精心組織學生交流,知識、技能和思維都獲得有價值的發展,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地主動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益,彰顯高效課堂的教學魅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有效教學;設計
一、 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技巧藝術
精心設計篩選問題。教師課堂提問切忌隨心所欲,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得當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共鳴和求知欲望。教師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課堂提問的設計,讓教學設計切實可行。結合學生學情教師提問要語句簡潔,防止學生找不到問題的關鍵而影響教學。
提問要難易適度且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適時巧妙設計提問,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準確把控提問的難易程度,使學生“跳一跳才摸得著”。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增強不同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巧妙把握好提問時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開始時設疑提問,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求知心理。教學實施中提問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需要,激起學生疑問的火花和觸發學生的思維共鳴。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提問既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及時查漏補缺。
課堂提問要積極評價,鼓勵和督促學生及時消化課程知識。善于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提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整個提問的過程中,師生都伴隨著對學生問題回答的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相應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都應公開進行評價。課堂提問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以表揚為主,鼓勵學生求異和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二、 數學課堂練習檢測的創意藝術
課堂練習題的設計要分層,題目分為必做題、選作題和思考題,也可根據題目難易和題量多少設計作業套餐,分為A、B、C三級題目。學生練習完成后同桌互查,也可同桌間互相出題查缺補漏,讓創意作業彰顯高效課堂的巨大能量。學生之間互相出題更有效促使學生深層掌握知識和理解問題,學生更感興趣于同伴出的題目。同桌互查解決課堂練習中的錯誤,讓學生建立個人錯題庫,用不同顏色標示錯誤,醒目準確,借力個人錯題集及時借鑒解決類似問題,再用1到2道同類型問題鞏固,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課堂教學保證充裕的學生自學和檢測時間,嚴格規范學生的課堂練習,督促學生限時規范獨立完成當堂檢測。
落實課堂“三清”制度:知識點做到點點清,課堂做到堂堂清,當天學習內容做到日日清。課堂檢測和當堂訓練以學生獨立完成為目標和要求,適時設計一些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作為學習的必要補充。書面作業是學習的強效保證,但也不能忽略課堂和生活實踐的練習,適當安排動手實踐類的生活問題作業,學習要學以致用。也可在學生完成單科作業前提下設計年級組主題作業,引導學生參與跨學科學習,整合課堂學習。主題作業可由若干小組承擔不同內容,學生自己提問題和定方案,邊作業邊完善,根據自己的作業過程和結論撰寫主題作業報告,確定小組交流形式和閃光點。創意學生作業批閱評價模式,讓學生在作業后面設計表格,記錄自己有把握答對的題、沒有把握對的題和感到困惑的題。借助作業批閱引導學生對照檢查和反思改進。設計學生作業累積評價表,定期評價學生作業,督促學生及時自我評估。
三、 數學課堂有效作業的設計藝術
有效作業是精選精編的習題,學習目標是有效作業的評價依據。作業的有效性也是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決策手段和途徑。教師緊扣教學內容精選精編習題,學習目標的達成暗含其中,有效作業有的放矢。有效作業設計要利用和借鑒教科書中的習題,根據班級現實學情精心編制分層習題,促進學生的理解和知識整合,以及運用知識的技能。
預設彈性作業,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教師依據學習目標設置對大多數學生的有效作業,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再分別作適當的調整。先設置所有學生都應該完成的學生做有所得的作業。對后進生教師可多布置些鞏固和運用新知的作業,或設置臺階,放緩坡度,系統地規劃、分步驟地完成作業。
及時反饋,動態生成和矯正作業。有機結合課內和課外作業是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的佳徑。教師要巧妙安排課內課外作業,綜合實踐和探究作業安排在課外,教科書的常規習題和復習習題安排在課內,或者以當堂訓練形式完成。充分發揮教師當堂指導和批改作業的激勵功能,及時總結和推廣學生作業的優點,如書寫規范整潔,解決問題思路獨特,問題解法與眾不同等,重視作業錯誤背后深層原因的分析和解讀,對學生作業提出差別化建議,信息反饋具有建設性和鼓勵性,有針對性動態生成學生矯正作業,及時幫助學生拾遺補缺。
四、 數學課堂教學關注細節的藝術
板書的開發與利用。每個小組可利用黑板進行問題征解,或問題解答小組擂臺挑戰賽。板書質量應納入評價。可把小組名字、組訓內容固定在黑板上。課堂板書是學生合作成果的演練場,是學生作品的集體展示,是學生學習集體智慧的結晶。課堂板書既是問題呈現和課內知識點的承載,又是課本知識和課堂學習的延伸拓展。課堂好的板書設計,應該注重色彩感與畫面感。重視課堂板書的留白價值,巧妙利用板書留白適時讓學生拾遺補缺,板書是課堂教學思想的表達,留白則是預留的課堂提升空間。
妙用課堂教學小紙條和小卡片。如提示卡,學生展示時教師遞個小紙條提醒學生注意時間。展示卡,教師給每個小組成員發放展示卡,展示一次收回一張卡,沒有展示卡不得展示。筆記卡,將學生發言的重要觀點,或教師點撥拓展內容,整理后粘在課本上,備復習時用。抽題卡,可將題號寫在小紙條上,讓組長抽簽決定展示點評內容及順序。問題卡,卡上可注明展示的問題及要點評問題,小組不僅要研究本組展示的問題,而且還要研究點評的問題。漂流卡,各小組將本組對某問題看法制成漂流卡,互相漂流征集看法,實現跨組交流。
參考文獻:
[1]瞿少華.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應抓住六個關鍵環節[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1(7).
[2]蔡全坤.有效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六字經”[J].中國學校體育;2011(7).
作者簡介:宋榮慶,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若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