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梅
【摘要】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突出問題是:學生的數學能力較差,由于數學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多的幫助,可以為將來的學業打下基礎,因此必須加強數學素質的培養。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發現,小學數學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而可以改變小學生數學能力較差的難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分層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27-02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接受能力有所差異,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依據每個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教學目標,對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分層教育。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最終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目前的教學情況
(一)大班教育沒有兼顧性
因為教育資源和教學裝備的不足,我國大部分小學都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一個教師帶的班級往往有幾十名學生,教學方式也是傳統單一的,包括講解例題、習題練習、講解習題等,每節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在限制性時間內教師為了盡快完成一節課時的內容,往往都要加快進度,因此在習題練習和提問環節,只能抽查到1-2個學生,不能對每個學生逐一進行檢查。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中,很多學生在較短時間內不能對方程和普通算式的區別進行理解,跟不上教師的講解,但為了確保能按時完成進度,教師還是會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沒有照顧所有人的學習進度。
(二)學生個人學習程度具有差異
每個班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程度是各不相同的。由于小學數學課本中很多知識都非常簡單,在某些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已經給孩子介紹了許多數學知識,所以對于雞兔同籠等一定難度的數學問題,一二年級的很多學生已經能夠自己解決。針對成績很好,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很多時候都感覺教師講解的內容太簡單,課后的練習也沒有難度。但對另外一些成績不好,理解能力很差的學生,就會感覺課堂內容非常難,不能理解,也不能很好的完成課后習題。因此,針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教師如果只靠一種教學方案不能實現很好的教學,不能兼顧全部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教師不能把握教學進度
目前小升初競爭壓力逐步加大,很多小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后,還會去參加課外相關的數學培訓,還有的會提前預習新的數學知識。這樣一來,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數學教師也就不能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教學進度。但為了使全部的學生都可以接受基礎的課堂數學教育,很多老師還是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展教學,只有少數教師可以依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二、小學數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法的意義
小學數學開展分層教育具有顯著的針對性,能夠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習慣,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成績,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一)分層教學突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分層教學把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區分開,拋棄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完全尊重每個學生不同學習接受能力,顯著提升了學生個人成績,促進了小學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并且,對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分層教學科學合理,不同程度的學生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法,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凸顯,對學生個人成長有利。
(二)分層教學能夠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及針對性
每個學校,學生各自的學習情況是不相同的;不同年齡階段,家庭不同,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是不一樣的,在此情況下,進行數學教學就要有針對性。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分析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其不同層次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升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同時,在分層教學時還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
(三)分層教學能夠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
教師自身教學經驗和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教學中進行不斷的實踐獲得,通過教學實踐積累教學經驗,最終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準。小學數學中所應用的分層教學理念,能夠給教師創造一個鍛煉的平臺,教師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累積自己的教學經驗。
三、小學數學教育分層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創造和諧的師生溝通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需要全面了解班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教師通常選擇隨堂測試的方法考查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并且數學教師還可以同其他任課教師積極溝通,對學生不同課程的學習情況全面掌握,并結合自己對學生的課堂印象,制定個性化的學習促進計劃,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針對成績非常優異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數學教師需要加強重視,及時咨詢學生個人學習情況,幫助學生解決自身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創造和諧的師生溝通。經過以上環節后,教師能夠掌握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存在問題,隨后可以把學生劃分成:A、B、C三個不同程度。A層次的學生為成績突出、邏輯思維強;B層次的學生為成績普通,理解力中等;C層次的學生為成績落后,邏輯思維能力差。
(二)制定分層教學目標
在掌握學生自身情況,并科學的將學生劃為不同層次后,教師要對教學目標和計劃及時的調整。對于層次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比如對于乘除法法內容,理解較差的學生,只需要在課上掌握相關概念,理解乘除法和加減法之間關系,并學會簡單的乘法計算即可,可以完成簡單的習題練習,就能滿足教學目標;針對理解能力居中的學生,需要在上述學習目標基礎上,更好的掌握乘法復雜運算,并能夠進行課本上大部分的習題練習;針對成績突出和理解能力很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進行強度大的乘除法運算,并根據自身的能力做課本上所有的習題。只有這樣,針對不同程度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要求,在數學課堂中才能有針對性,最終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
(三)對學生學習情況分層評價
評價分層教學的結果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點部分。當學生們劃為不同層次,并制定相應教育任務和目標后,教師需要開展分層方式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評價。比如,在考試試卷的設置中,要使題目的難度為梯度上升,其中,基礎類的題目要占到70%以上,提高能力的題目占到20%左右,進行思維提升的題目要占到10%左右。針對成績滯后的學生,教師要重點考查其基礎概念題目的掌握情況是否合格,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針對成績突出的學生,教師要考查整張試卷的習題情況,從而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教師要考慮好學生自身的心態,對成績滯后的學生加強鼓勵,防止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畏難的情緒;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要控制好表揚的次數,防止學生過于自滿和自負。
結語
綜上,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實踐過程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并做好分層評價。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分層教學,能夠顯著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促進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管云霞.初探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42):75.
[2]尚紹彩.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42):85
[3]劉冬雪.小學第二學段數學分層作業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D].沈陽師范大學,2017.
[4]楊雯.針對不同知覺學習特點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D].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