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華 黃榮
摘要:在新媒體當道的今天發揮傳統媒體的職業價值顯得至關重要。本文以《烏魯木齊晚報》采編實務為例,梳理該報的采編經驗:主流宣傳有規范有突破,品牌版面優勢明顯,關注公益和開展社會救助。在此基礎上指出目前報紙采編工作尚存在的問題:要聞版稿件編排觀念落伍、部分新聞稿件新聞價值弱化。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相應改進建議。
關鍵詞:輿論引導;民生;故事;新聞價值
中圖分類號:G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2-0123-03
一、《烏魯木齊晚報》采編經驗
《烏魯木齊晚報》(以下簡稱《晚報》)作為烏魯木齊市委機關報承擔著輿論引導[1]的重任,同時都市報的定位又決定了報紙民生內容的偏向。長期以來,晚報致力于將宏大的政策和政治敘事與個體民生關聯起來,將輿論引導的嚴肅性、權威性與鮮活的市民故事結合起來,采編視野源于首府又跨越地理限制,在完成宣傳工作任務的同時,積累了深厚的采編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流宣傳有規范有突破
從輿論引導的角度出發,《晚報》對烏魯木齊市委重點工作的宣傳報道進行處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2]。
首先,領導人活動等要聞稿件力戒枯燥,將人物故事與地區宏觀政策勾連起來,展現公共領域對個人命運的正面影響,弘揚正能量,增強可讀性,對現場畫面的細致描摹又激發了讀者的想象,構建了社會發展共同體的正面形象。如:《俞正聲在新疆調研時強調 把握目標要求 扎實做好工作 確保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稿件中包含俞正聲的調研過程和重點調研內容以及典型事例:“民生連著民心。俞正聲一直十分關心新疆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來到喀什市乃則爾巴格鎮,俞正聲實地考察“短平快”促進就業項目。報紙生動描述了鎮上阿不來提家的四兄弟創建的墊肩制作廠發展壯大的故事,在選材上注重和維吾爾自治區富民政策相掛鉤,關注政策推動改變人物命運的關鍵細節,以及一人致富拉動就業,反哺鄉親的動人畫面。
其次,作為市民報,長期關注民生工作進展,報道視域集中在交通出行、公益事業、社會生活等幾大領域。其中交通出行所占比例較大,這和烏魯木齊市近年不斷推進的交通建設密切相關。作為市民報,《晚報》捕捉到交通出行的重要性,配合道建設施工的重點工作開辟了《修路架橋,暢通首府》專版,隨著建設進展提供相應服務性的信息,滿足市民剛性出行需求。
(二)天氣預報和深度報道品牌版面優勢明顯
《晚報》最具代表性的版面有《天氣生活》和《深讀》等。天氣生活版面延續了《晚報》過去天氣預報的優勢,由天氣向生活延伸,版面稿件豐富,實用性強,版面設計活潑,抓人眼球。總之,該版面從選題、標題制作、版面設計等各個方面都堪稱質量上乘。
《晚報》另一個讓人稱道的版面是《深讀》。20世紀90年代以來深度報道崛起到如今日漸衰落,很多媒體在碎片化信息營銷的沖擊下積極改變策略,放棄成本較高的深度報道形式,但《晚報》卻培養了深度報道的一批優秀記者,秉持新聞理想,為讀者奉獻了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具有獨家思考的優質深度報道,記者各具特色,稿件不拘一格,佳作連連。其中焦云龍采寫的《清明細節》以一個普通人故事為主體,背景豐富、視野開闊,寫出了感情和時代性,文稿很有味道。王麗麗采寫的《“眾籌”創業夢》突出時代感,聚焦新事物,引發新思考。該文對眾籌網站帶來的新的創業方式進行了全方位報道,文稿從客觀上各個層面討論了眾籌創業形式的利弊,在法律層面上拋出了一些比較深刻的問題。吳楊的《一把手“過堂”記 》 采用西方筆法,手法老到,文字客觀,信服力強,同時與“法治中國”建設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議題高度契合,客觀反映了轉型時期政府部門的一些新變化、新舉措、新進步。
(三)組織公益活動和開展社會救助,彰顯報紙社會責任? ??公益專版微觀化是其根本特征,用小小的版面關注需要幫助的社會個體,見效快、累計數量大,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如愛心發布《再有5000元,媽媽就得救了》吐拉古麗·烏拉依木患了罕見的食管裂孔疝,需要用一種進口的布片貼補,手術費用需1萬元。好心人給捐了5000元,吐拉古麗流下了感激的眼淚。目前,吐拉古麗仍差5000元救命,希望能有好心人幫她一把。 公益版選稿直指人心常情,如《“今天不說話”》 《愛心體驗課走進“星世界”》《 “編外”老師陪“星星的孩子”長大》關注自閉癥兒童,令人動容。
二、《晚報》采編存在的問題
盡管承載著市委機關報和市民報的雙重責任,《晚報》培養了一批兼具采編實力的記者、編輯,但依然存在一些采編問題。
(一)要聞版稿件編排觀念較為落伍,有待開放與升級???? 近年來,我國主流媒體自上而下進行了觀念性改革,從報紙到電視,特別是政府要聞,更加強調真實性、服務性、人民性、政策性。觀念的變化同時帶來了選題及編排的變化,普通人登上頭條,在報紙和電視中已屢見不鮮。但據筆者不完全觀察,《晚報》的要聞版編排始終趨于保守,有些編排筆者認為可以商榷。
如某日四版稿件編排:《T1航站樓今日重新啟用》《我市抽調130余名干部督查環衛》《我市舉辦“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工作組組長培訓班? 要求扎實工作全面提升基層工作水平》 《首府將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首府3單位公布預算和三公經費》。除頭條外,另外四篇稿件以什么樣的思路編排,應該放在什么位置,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頭版、二版、三版大量報道重要領導活動之后,第四版要聞的選題和編排原則是否同前版完全一致,對于新聞重要性價值的衡量標準是什么?百姓最關心的內容是什么?最有亮點的信息是什么關系著稿件的位置。十八大之后新的政府領導人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烏魯木齊又極具特殊性,通貨膨脹帶來的食品蔬菜肉類價格攀升直接降低了城市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而食品蔬菜的供應又直接關系民生問題,有了工作新思路,卻在版面中間淡化處理,筆者認為有待商榷。另外三公經費公開也是百姓關注的問題,百姓已經學會使用各種手段監督政府行為,這是重要的社會進步,不明白為什么要淡化處理。相反130余名干部督查環衛工作從重要性上看,遠遠不如首府將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首府3單位公布預算和三公經費有吸引力。
事實上,《晚報》可以逐步嘗試部分要聞版以大數據為基本選題排版依據,可能我們想當然的要聞今天已經不再是要聞了。中央電視臺曾在兩會報道時使用了大數據作為選題方法,發現原本電視臺預測的房價問題、交通問題并不是全國百姓關注的核心問題,百姓點擊率最高、關注度最高的問題是收入分配。由此可見,大數據的新方法不僅可以告知我們核心問題是什么,還可以指導我們對這些選題進行排序。期待報社能在大數據的使用方面有所引進、有所創新。
(二)部分新聞稿件新聞價值弱化
如: 《多部門走訪消毒餐具企業? 消毒餐具咋樣,試紙告訴你》,記者唐紅梅跟蹤多部門走訪,但在稿件中并未提及多部門了解安全消毒餐飲具的現狀的目的是什么?標題制作選出試紙檢測的方式,文稿中間未有重點體現,而且試紙檢測要18小時才有結果,沒有新意、缺乏服務性,同時于市民而言幾乎沒有任何實用性。全篇稿件反復強調了清理消毒餐具的過程、行文啰嗦,本末倒置。
筆者認為類似這樣的活動,市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本次走訪基本情況如何?消毒餐具管理如何?有沒有仍然沒有規范使用消毒餐具的行為?針對這種情況市民遇見了應該如何處理?顯然對于這次采訪筆者沒有積極思考,有重點觀察,而是被走訪活動牽著鼻子走,最終稿件只能寫成行文啰嗦的見聞了,較為遺憾。
三、采編實務改進建議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發揮傳統媒體的職業價值關鍵在于兩個方面:提升專業新技術技能和建設良好的輿論報道環境,當然媒體人的自我提升也至關重要。
(一)提升專業新技術技能
近年來,數據新聞的采編方式已經完全顛覆了傳統新聞學,什么樣的線索具有新聞價值?如何將政府大政方針和用戶偏好結合起來是主流媒體面臨的重要攻堅課題。一個既成的思路是技術的問題可以靠對技術的掌握來解決。這就需要報社根據技術革新帶來的采編技能變化定期開展培訓,或者采編人員通過自覺的方式獲得提升。
(二)建設良好的輿論報道環境
良好的輿論報道環境是形成新聞報道良性生態的基礎。就報社而言,一方面要注意為采編人員提供比較明確的報道思想和方向,另一方面要鼓勵采編人員無限度的挖掘真相,接近真相,多寫事實,少講空話。在涉及輿論監督的問題時要注意把握報道量與質的度[3]。
(三)媒體人要注意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采編實務中出現的多數問題源于采編人員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影響記者發現新聞價值的價值點,也導致同類報道的同質化問題,同時影響采編人員對時代變化的感知能力,這些都會體現在已經發表的稿件中。因此新聞采編人員多學一點哲學、掌握科學的社會調查方法、多讀一些社會學的書籍可能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美)李普曼著.常江,肖寒譯.輿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謝耘耕,陳虹著.輿論學研究(第三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3]方延明.新聞實務方法論[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