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霞
【摘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好動,設計有效的情境導入。力求將講課的“第一錘”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的思維浪花,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點燃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就能讓學生情緒高漲的去主動學習、探究新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情境導入 創設懸念 創設情境 聯系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43-02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尤其是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它既有抽象性,又有邏輯性、系統性強的特點。小學生很難對它產生興趣,又怎能主動去學習呢?可是有效的情境導入,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下面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情境導入,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個人的粗淺看法,寫出來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創設懸念,引發思考
“智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見,“學貴有疑”,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導入時,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疑問。這時他們的大腦就會出現異常興奮,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會主動去思考問題,并想盡辦法探究該問題的奧秘。具體做法:在剛上課的時候,教師針對本節課涉及到的問題,巧妙地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懸念、精心設疑,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引發學生主動去思考。
例如在講《分數》時,我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小熊維尼今天要過生日,它請來了很多好朋友和它一起過生日,非常熱鬧。可是高興之余,小熊維尼犯了愁,這一個蛋糕怎樣分,才能使得每個朋友都分到相等的蛋糕。問題一出,學生們都陷入了沉思。它們都在積極的思考這一問題,有的說:“用稱稱”,有的說:“用盤子量”,有的說:“用刀子切”,……這時教師抓住“用刀子切”這一突破口。接著說:“怎樣切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分數”。接下來,學生們都會精力集中地學習新知。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教師就要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進行教學時盡力引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以此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們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例如在講《加法的交換律》時,我給學生們講了一個小故事進行導課,從前有一個老人養了一群猴子,每天都給他們桃子吃,每只猴子上午4個,下午4個。可是他近來手頭有點緊,他想給猴子每天減一個桃子。一天,他對猴子們說:“以后,我上午給你們3個桃子,下午給你們4個。”聽到這,猴子們都大喊:“不行。”接著老人又說:“上午4個,下午3個。行嗎?”聽后猴子們大悅,都說:“行”。聽到這學生們都笑了起來,我抓住鍥機趕緊問:“大家笑什么?”學生們會說:“3+4=4+3”,這樣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順理成章的引入了新課。
三、聯系生活,營造氛圍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含豐富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們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小學數學的學習就應該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并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真正實現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導入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與他們實際生活相近的情境,盡力營造學生熟悉的氛圍,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數學很具體、形象,感到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他們很想去學習數學,并去探究其中的奧秘。
當然,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情境導入,有很多方法,比如利用多媒體輔助(聽音樂,講故事……)導入,教師提出問題,創設懸念導入;聯系生活實例,創設情境導入;游戲導入……。無論是什么方式的導入,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盡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讓其主動去學習、探究。這樣,學生們就會由此愛上數學、愿學數學、樂學數學,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就會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葉長興.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的幾種類型[J].成才之路,2013年03期.
[2]柳萍.創設課堂情境 激發參與意識[J].遼寧教育,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