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師范院校中,英語專業的教學備受關注,在應用型本科的背景推動下,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成為了重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也是學生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本文主要探索本科類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將實踐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要任務,從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式選擇、教學課程安排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闡述,貫徹落實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本科教學觀念,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英語專業師范生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222-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和進步,高等教育大眾化也在不斷推進和實現。近些年來,高等院校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大院校也在積極提升自身,往綜合型、研究型方向逐步發展,正確認識自己,做好發展定位,才能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顯現出來。如何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一些院校主動轉型,一些則是被動轉型,存在思維方式和操作方式上的失誤,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實際探究。
一、理清認識
首先,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應用型本科這一概念,與其相對應的是學術性本科,兩者并不沖突,且屬于同一層次。應用型本科不低于學術型本科,也不高于學術性本科。應用型本科強調知識并付諸于實踐,而學術型本科則強調理論和學術水平,兩者側重點不同。但是,在應用型本科中,并不意味著知識理論不重要。相反,堅實的知識理論,才是實現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礎。實際上,應用型本科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及共同知識,并且學會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實踐技能,促進自身的長遠發展。
二、探索實踐
1.課程改革
在英語專業師范生教學中,貫徹應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而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課程改革。課程作為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其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不容小覷。在課程設置及內容安排方面,應當著眼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融合學生素質與未來職業要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學術性本科主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因此課程設置始終以理論講解為重點,圍繞該重點進行教學內容安排。要從學術型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型,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一改過去的課程設置及安排,要緊緊圍繞實踐型人才培養及滿足社會需求設計課程。因此,各大師范院校應當對英語專業原有的課程設計方案進行調整,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為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的奠定堅實的基礎。
(1)課程體系建設
在課程分類上,可以延續傳統的選修課及必修課的分類,但必須調整兩類課程的課時及課程內容。可以適當壓縮必修課的課時,同時增大選修課的課時投入。修訂課程培養方案,開設學科教學、翻譯、文學文化、語言及語言學5個方向,安排相應課程共30余門。在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專業課基礎教學之外,為其設立多種類、多方向的選修課程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安排、興趣愛好、就業取向等因素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實現培養多元化發展學生的教學目標,盡量提升課程內容的實踐性,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在設置選修課程時,還應當考慮課程內容與必修課之間的關聯性,兩者結合起來要體現英語專業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2)調整語音課
在英語專業方面的語音課程中,由于英語并非母語,要達到良好的英語發音效果,必須改革語音課程[1]。作為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學生,就業方向大多向教師職業發展,在未來職業生涯中,他們必然需要應對各種新學生,因此,語音課程在院校課程安排中,必須占據重要的地位。在師范院校中,學生大多來自五湖四海,成長環境各不相同,學習程度也不同,個人的英語語音能力有差異,有些來自農村的學生甚至沒有英語學習經歷,基礎薄弱,教學問題頻頻出現。
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英語專業中的語音課應當進行調整。首先,可以將課時增加,開課時間予以延長,若第一學期的課程學習考核未達到標準,第二學期可以繼續參與課程學習,而已經足夠達到課程要求的同學,可以自由選擇是否繼續參加。其次,在語音課程內容安排方面,要改變過去以單音訓練為主的教學內容,將課程定位為語音與朗誦,為學生提供更多種多樣的語音鍛煉機會,增加短文朗誦訓練。朗誦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能夠使學生通過聽、跟讀、模仿等方式進行語音鍛煉,不斷提升英語朗誦能力。
總的來說,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英語語音問題,避免中國式英語口語的繼續蔓延,甚至危害學生口語發音。此外,通常的發音問題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加以改變,通過模仿訓練的方式糾正發音問題,能夠使學生取得進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
2.加強教學能力培養
作為師范院校開展的英語專業,其就業方向主要是教育行業。從教育行業方面來看,其本身具有學科專業性,也有教育專業性[2]。因此,英語專業師范生除了掌握基本的英語專業技能,做好知識儲備之外,還應當掌握教學能力及教學知識。一直以來,師范院校的教學知識包括公共類及專業類,公共類教學通常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專業類包括專業學科知識及專業技能。師范院校的實際教學中,通常重視專業學科知識的教學,忽略教學知識教學,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不夠深刻準確。同時,許多師范院校改變教學定位,意欲建設綜合性大學,弱化了師范性,在課程設置上缺乏專業教學法,各個專業之間區別不明顯,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人才市場競爭中缺乏明顯的優勢。
(1)調整教學法課程結構
在師范院校教學中,“教學法”是各個專業的必修課程。在英語專業中,應當將其改革為兩門課程,分別為“英語教學理論”和“英語教學技能”。首先,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課時少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操練機會。一直以來,教學法的課時就比較少,學生的實踐機會亦少,一個學期一般只有1-2次的操練機會。因此,將教學法教學內容細分,分成理論教學及技能教學兩個方面。技能教學屬于實操課程,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實踐,切實鍛煉自身的教學能力。此外,可以充分利用院校的訓練中心,實施微格教學,讓學生對教學技巧、課堂教學、教學理論等有更加切身的體會和深刻的理解,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及訓練,不斷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實現實踐教學的目的。
(2)優化課程內容
在英語專業課程內容方面,必須進行深刻改革,將過去陳舊、抽象的教學法理論知識的枯燥講解予以減少或者剔除,納入現代化應用語言學研究成果,引導學生學習先進的語言教學理論的內容。課程內容的改變,能夠使學生進一步學習語言的本質,了解語言學習的過程,這對英語專業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有利于學生日后從事英語教育行業。除此之外,師范院校還可以考慮增加研究教學,將了解當地小學、中學的英語教學現狀納入研究的范圍內。針對我國整體的英語教育現狀做調查研究,讓學生參與到研究過程中來。具體可以從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及教學效果等多方面進行調查分析,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的實際教學過程,為以后從業教育行業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防止理論教學與基礎教育實踐相違背的情況發生,減少了教學的盲目性。
(3)完善教學實踐能力培養
就過去的英語專業師范類教學狀況來看,學生的教學能力培養僅僅依靠教學法課程,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教學效果欠佳。這一教學理念及方式導致學生教育教學知識空泛膚淺,教學能力未得到充分培養,師范能力明顯不足。此外,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四年本科教育時間及資源的浪費。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必須糾正思想和認知的偏差,要徹底改變過去重視學科知識教學,而忽略教學技能培養的慣性思維,樹立正確的、現代的教學理念及思維。其次,教師應加強自我認識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到,掌握教學技能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及部分,千萬不可忽視。再者,改變過去英語教學法課程孤立地、一次性培養方式,將師范性充分融入教學課程設計中,且在四年的本科師范教學全過程中予以滲透,尤其是大學一、二年級階段,為學生往后的教學技能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建立師范專業意識,有計劃地完成大學四年的教育學習學業。
三、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深入人心,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勢在必行。轉型后師范院校應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認清形勢,從根本上落實實踐教學。目前而言,雖然應用型仍然處于學習實驗階段,但仍需積極主動思考,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探尋一條符合自身院校發展的良好道路。
參考文獻:
[1]傅運春.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以廣東白云學院為例[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1(1):71-75.
[2]李冬耘,李雅靜,門博良.應用型本科背景下英語專業師范生培養途徑探索[J].外國語文, 2016(1):150-154.
作者簡介:
龔天偉(1980-),男,本科,學士,主要研究方向: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