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才
摘 要:高效課堂教學是眾多老師教學中追求的重點,高中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實踐發現,想要實現高效數學課堂,需要在課前下足功夫。只有有備才能無患,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合理的課堂切入點,豐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實際的角度,探索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在長期任教中筆者發現,高中數學教學一直都是教學引導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如果準備不充分,就如同沒有武器的士兵,在戰場上奮勇抗敵一樣心慌,這樣的情況很難營造高效課堂教學。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分析學生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分析發現,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可以結合以下幾點開展:
一、認真準備每一堂課
課前準備是每一堂課的開始,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如果沒有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對于教學的目標、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過程等沒有達到心中有數的效果,很難想象教師怎樣能上好一堂課。因此,想要營造高效課堂的環境,教師要下足功夫而非單純地寫教案應付檢查。備課階段,不僅要找出該課的切入點,還要綜合學生的需求,合理地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要關注課堂提問問題的設計,并針對學生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一些應急預案,繼而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當然,教師需要針對授課需求準備好教具和課件等,為提高課堂有效性打下基礎。
二、引導學生課前預習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的一種課堂活動。因此,想要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光有認真準備的教師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積極學習的學生。因此,我在教學之前,會先給學生預留預習學案。通過將重要的定義和概念中標注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找出其中的重點,并針對自己預習的問題做好備注。這樣的引導中,讓每一名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前都有一個預先的認知,并做好心理準備。
課前自主學習中、學習的深度和標準都會達到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層次等分析,對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預習引導。如,針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只需要關注定理和概念的基礎含義,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針對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借助信息技術分析數學知識點,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通過課前引導,讓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預習需求。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提出一些簡單的教學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同預習。
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會更加關注自己不懂的地方。如果已經學會的地方,學生可以加深理解,針對沒有學會的知識,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理解。教師在授課階段只需要講解一些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在未雨綢繆的準備中,教學過程變得相對輕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得到
提升。
三、認真對待每名學生
課堂設計再好,教師講得精彩無比,如果學生沒有參與到授課中,那么教學效果仍舊不理想。因此,課堂授課中,教師需要關注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秉持“一個也不能少”的基本理念,在尊重學生學習的前提下,教師要盡量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和更多的信息與動力。同時,在課堂中,針對回答問題比較少的學生,教師要努力為他們創造回答問題的機會;針對比較積極的學生,教師也要鼓動他們,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此外,數學的邏輯性等也會影響學生的興趣。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我將班級中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讓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帶動下,消除對數學的抵觸情緒,推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從而獲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
四、設計有效課堂練習
練習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過程,也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傳統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授課中,學生比較配合,氛圍比較好,教師就認為學生的學習效果不錯。但是學生回到家里面練習的時候,他們的家庭作業質量較差。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扎實,并且教師沒有正確地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所以,課堂效果非常不理想。
為了轉變這樣的教學現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會增大課堂容量的同時,重視學生知識的發展,并拿出更多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內化。在設計練習的知識時,我們應該因材施教,設計不同層次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練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層層遞進的引導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的發展。
總而言之,想要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就需要認識到學生本位的重要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盡量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表現、課堂感悟中理解數學知識點,繼而達到引導學生享受課堂效果。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轉變傳統的教學氛圍,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董加華.淺談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中華少年,2018(11):35.
[2]卜曉芳.淺析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6(79):7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