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星 沈丹丹
摘 要:基于當前教育存在的教育公平、教育本質的認識和師德建設問題,十九大報告從推進教育公平、素質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三方面對教育的現狀給予了實踐方法和思想指南。尤其在教育公平建設上加大力度,支持偏遠貧困地區和農村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改善教育環境和師資力量。使我國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公平的基礎上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不斷探究教育的本質,明確教育的發展方向,以正確的教育理念引導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思想;教育本質;教育公平;師德
一個國家的進步離不開高質量的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是我國社會蓬勃發展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論述對我國的教育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當今社會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和進步,為社會的各個領域培養出大量杰出的人才,尤其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偉大成果使中國在世界科技之林有一席之地。但是現階段教育事業還存在一些發展不均衡問題、師德師風問題和對教育觀念的錯誤認識問題。
(一)缺乏對教育本質的認識
從黨的十六大之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入大家的視野,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相關人員并沒有深刻理解這種思想。一些學校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大于學生自身的發展,而家長也只看到學生的成績,認為成績是學生的命根子,因此,作為一名學生,不管你是否有其他特長,學習成績一定要好,否則就處于被教育、被學習的狀態,處于老師們無奈的教育強壓下,處于父母的精神壓力的束縛中。在這種強力填塞式教育模式下,我國的教育已達到一個瓶頸時期,必須做出響應的改革,才能使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會在教育的潮流中“逆水行舟”。
(二)人才觀的誤區
雖然我國教育體制一再改革,但是難以改變長期以來人們慣有的人才觀,即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是人才。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高考取得好成績以進入好大學,為以后的就業做好鋪墊,因此,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們就開始聯合各種輔導機構為孩子安排上滿滿的學習課程,尤其是在落后地區,更是強調考試內容的學習,認為升學率就是質量,這與教育方針的要求背道而馳。如果孩子具備了某一方面的創造才華,而其他的考試科目成績堪憂,那社會又會對他們的才華什么樣的評價?因此,很多孩子的最初的才華被無情的考試制度抹殺掉,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自己不擅長的考試模式中,慢慢變成一名平庸的考試機器。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大部分人對孩子的認可就是以成績為標準。如果這樣的人才觀持續下去,我國的人才將岌岌可危。
(三)學校發展不均衡
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教育水平趕不上大城市的步伐,學生接受的知識有限,嚴重影響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另外,雖然《教育規劃綱要》中明確規定禁止設立一些重點學校和重點班,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大家公認的重點院校已深入民心,即使沒有重點學校的劃分,大家心中也會有一份重點學校名單,這些學校與普通學校相比實力懸殊,各學校的師資力量分配嚴重不均。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接受較高層次的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只有努力減少學校發展的不均衡,才能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二、新時代教育的重要論述
(一)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習總書記曾在2005年主政浙江省時提出“學校教育,以人為本”的指導方針,他指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加強素質教育。“只有科學文化與人文素養的有機交融,才能使一個人真正樹立科學精神,‘活化所學知識,正確認識世界,能動改造世界”,習總書記還提出我國民族發展的長遠大計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當今的世界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科技創新對全球經濟活動的重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教育不但要傳承中華文明,而且要創新超越,努力創新教育模式與教育思維,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推動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布局。創新發展也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是我們教育應該加強和重視的。
(二)推進教育公平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謂不平衡的發展體現在教育上就是人們接受較高水平的教育得不到滿足,尤其是東西部教育發展落后,農村孩子接受高水平教育困難。因此,推進教育公平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基礎。教育公平的含義是指人人都有享受良好教育機會,是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求。習總書記曾說過,要加大力度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要不斷努力,能夠讓每個人在人生之中都有機會出彩。
(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的“道”在我國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擁有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好老師在不同國家、不同階層和群體有不同的形象。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四好老師”標準:“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這就從政治、道德、學識和情感四個方面對好老師做了形象定格。這既是習近平同志對好教師的要求,也代表了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期待,使教師有了為師從教的根本遵循和標尺。只有教師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學生才可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代代不斷成長和發展。
三、新時代教育思想對當代教育發展的意義
在當今世界,中國的科技發展要迎頭趕上世界科技創新大潮,科技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教育是科技創新的基礎。中國經濟總量雖然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肥而不壯,中國科技隊伍尚缺乏世界級科學領軍人才,我黨提出一系列科技創新思想,立德樹人,提高素質教育,以創新發展為發展理念,為當前的教育現狀指明了方向。新時代教育的論述內涵豐富、觀點明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競爭的日益嚴峻,家長和教師處在一種茫然的狀態,只能跟隨社會大軍在競爭中努力生存,至于教育的本質及教育方法并沒有精力和時間去研究和思考,這也是我國教育的問題所在。新時代的教育論述為其指明了方向,激勵他們思考教育的本質和存在的問題,在不斷的成長中積累經驗,為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精神指南。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 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2017-10-27/1018-1-20.
[2]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2.
[3] 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4-29(01).
[4] 習近平.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為民服務、為國盡力[EB/OL].http://news.cntv.cn/special/xijinpingjianghua,2013- 03-17/2018-01-20.
[5] 習近平.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N].人民日報,2015-09-28(03).
[6]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2.
[7] 習近平.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EB/OL].http://news.xinhuannet.com/politics/2014-06/23/c1111276223.htm,2014-06-23/2018-01-20.
[8] 習近平.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愛是教育的靈魂[N].人民日報,201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