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爽
摘 要:人文素養是人綜合素養的核心品質,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和國家認同的重要基礎。只有善于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吸收養分,才能進一步夯實人文素養培育的根基。文章闡述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意義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定位,再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精神內涵,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文素養培育的幫助。
關鍵詞:人文素養;傳統文化;大學語文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文素養的培育對于人的成長發展顯得日益重要,已成為人綜合素養培育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別是人的道德品質、思想情操、精神意志以及價值追求等決定著人成長發展的走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一直以來,其以不同的方式及形態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模式,是培育人文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文化資源。因而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的人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意義
時代的變化與發展,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現代人的觀念、認知和行為,以便更好地相適應,這就決定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所謂人文,中國古代可以追溯到《周易·賁卦》,其中將“人文”與“天文”對舉,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會人倫;在西方,最早用拉丁文 Humanitas 表示,側重指人性、教養。而人文素養,主要是指,經過不斷訓練和培養而具備的能力和修養,主要是指思想和精神層面的,它滲透于每個人的文化基礎,貫穿于人的終身發展,并影響著后天的社會實踐。可見,人文素養培育的核心就是學會做人,塑造成一個有學識、有良知、有尊嚴、有擔當、有智慧的人。因此,培育人文素養,對于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培育人文素養可以引導對道德觀念的注重。目前,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就業的年輕人,道德觀念缺失的問題比較嚴重,不尊重長輩、不尊重師長,甚至還有人為此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加強人文素養的培育,有助于年輕人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知榮辱、明善德;自覺強化法制觀念,遵紀守法;能夠誠實坦白、言行一致,做到表里如一;常懷感念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常報感恩之德,把感恩之心化作報恩之舉,具有心地良善的意志品質。
培育人文素養表現為自覺敬業奉獻。成就事業的發展,需要勤于吃苦的精神,自覺在本職崗位履職盡責。通過人文素養的培育,可以強化年輕人的事業心責任感,自覺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努力把本職崗位作為成長成才的平臺,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培育人文素養可以保持健康向上的行為方式。目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使當代年輕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心浮氣躁、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等不良傾向日趨明顯。通過人文素養的培育,可以使年輕人面對外界而來的各種壓力,始終保持樂觀堅強的心態,正確應對各種挫折和挑戰。
培育人文素養有助于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從事具體工作,不僅要具備本職崗位的專業技術能力,而且要懂得團結協作、材料撰寫、口頭匯報、辯證分析、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人文素養的培育,可以通過文學、史學、哲學、公文以及藝術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年輕人的綜合素質,以應對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挑戰。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文素養培育的作用
所謂傳統文化,簡單說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具有傳承性、延續性、發展性的特點。中華傳統文化,是華夏文明經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中華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它是以儒家、道家、佛教、法家、墨家思想為主體的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體系,是人文素養重要的精神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力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顯著標志之一,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蘊藏著深厚的民族精神內涵,并在不斷繼承與發展中,衍生出許許多多全新的思想文化,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文化體系,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使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始終能夠站穩腳跟,并始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中國建設發展的智慧來源。習近平總書記將“傳統文化是治國理政極其重要的智慧來源”作為其核心理念。自馬克思主義從五四運動傳入中國后,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黨的歷代領導集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各種思想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相結合,創造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并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豐富和發展。正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對思想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使我們國家能夠及時化解各個階段各個領域的風險和矛盾,推動中國不斷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凈化社會風氣的重要載體。中華民族歷來都是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先后提出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夙夜在公”的道德理念、“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的仁愛情懷和“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輕利重義思想等優秀傳統美德。這些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點,是人成長進步各個階段教育的核心內容,久而久之促進了傳統美德的繼承,促使人民大眾自覺學習倫理道德思想,從而提升人文素養。
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人文素養的策略分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基因。因此,要統籌網絡、社會、學校等各方面力量,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力度,尤其是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價值,搭建人文精神培育多位一體格局。
(一)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