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純
【摘要】隨著目前中職教育教學的不斷發展,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要求不斷提高,并且由于對于人才培養也越來越重視,所以教學改革的實施可使教學目標及人才培養目標得以更好實現。在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使教學改革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語文教師應當以就業為導向實施教學改革,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學生能夠實現更好發展奠定理想的基礎與支持,進而實現中職教育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中職語文;就業導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職教育在現代教育結構中屬于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中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就業,因而在中職各科教育教學中也應當以學生就業為目的。基于這種情況的存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教學改革也就十分必要,而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途徑及策略開展教學改革,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就業奠定更好的基礎與支持,同時為社會提供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一、以就業為導向實施職高語文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職高語文教學中,其教學目標要求對學生就業能力加強培養。在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其教學目標就是以就業為目標,在此基礎上對技術型人才進行培養。對于中職語文科學而言,與其他專業學科相比存在一定差異,語文學科不但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工具,而且也是學生就業中需要具備的能力,因而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任務進行確定。
其次,以就業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是滿足企業需求的重要途徑。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各個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就目前企業對于人才反饋信息而言,不但對于學生專業技能比較重視,并且對于學生綜合能力也比較重視。因此,在目前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為能夠滿足企業需求,教師不但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基礎進行較好教學,并且應當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
再次,中職語文的應用性特點有利于學生就業。在目前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為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還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就業,更好投入生產實踐。所以,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應當對中職語文的應用性充分利用,對口語訓練及應用文訓練加強重視,促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后更好進行就業,提升其就業競爭力,較好滿足學生就業需求。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及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職教育也得以較好發展,并且取得一定發展成果,其具體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社會上的中職院校數量在不斷持續增加;其次,中職院校的辦學規模正在不斷擴展;再次,中職院校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職業特色。在這種大背景下,中職語文作為中職教育中的重要課程也得以較快發展。然而,在中職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缺陷也逐漸得以體現,其中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中職院校語文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異。就目前中職院校語文教育教學而言,其培養的人才所具備的能力無法符合市場實際需求,學生就業困難已經成為十分普遍的一個問題。在中職院校教育教學中,導致學生能力及素質不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關鍵因素就是相關學科課程未能夠契合社會實際需求,相關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未能夠針對市場實際需求,這些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同樣存在。所以,以學生就業為目標,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已經成為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中職教育發展的必然需求。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職高語文教學改革策略及途徑
(一)合理調整中職語文教學內容
中職語文教育教學中,為能夠在就業導向基礎上實現教學改革,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突出語文教學的職業性特點,從而更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學生的更好就業。在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為能夠使語文教學的職業性特點得以更好體現,應當對語文教材進行合理調整,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當將學生實際生活作為出發點,使學生主體的實際需求得以充分反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語文教材價值得以充分發揮。所以,教師在對語文教材進行編寫過程中,不但要使實用性特點得以充分體現,而且需要盡可能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生活需求的相關內容,以及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些內容,還有與學生存在密切聯系的一些內容,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語文知識,實現其更好發展。其次,突破語文學科的學術性限制,注重體現其實用性特點及時代性特點。比如,在對語文課本中的相關例文、范文及閱讀文本等相關內容進行選擇過程中,可將哲理故事、精美詩詞以及名人傳記與專業知識介紹等方面內容作為入手點,在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重點訓練過程中,促使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充分體現,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活動的更好開展。再次,在語文教材中將能力訓練作為重點內容。在對教學材料進行選擇過程中,為能夠使這一目標較好實現,教師可選擇一線職業崗位中的相關材料,從而使學生盡早了解與自身今后工作有關的實踐材料,這能使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并且可使專業崗位和學生學習之間縮短距離,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就業。
(二)加強學生職業語文能力的培養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加強學生職業語文能力的培養屬于關鍵內容,也是促使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學習實現更好就業的重要因素。在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為能夠使這一目標得以較好實現,應當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作為入手點,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就聽的角度而言,為能夠使職業語文能力培養目標得以較好體現,教師不但要對學生聽問及聽辨能力培養加強關注,并且需要合理利用教學教材以及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掌握職業活動中所要求的相關聆聽技能以及聽話禮儀,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與他人交流。其次,就讀的方面而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范文進行閱讀,掌握信息篩選能力,還應當引導學生合理進行信息判斷、信息選擇以及信息處理,通過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其能夠對零散信息及數據進行歸納,從而形成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相關信息,促使學生更好適應職業活動。再次,就說的角度而言,在職業語文能力的培養方面,其具體體現就是對學生職業口語表達技能進行培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學生加強訓練,促使學生形成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并且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最后,就寫的角度而言,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將應用文寫作作為主要內容,語文教師可通過講授應用文相關基礎知識,促使學生能夠對應用文特殊語感較好體驗,同時通過對學生寫作方式進行訓練,促使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及水平有效提升。
(三)加強中職語文實踐教學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中,其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促使學生今后能夠更好就業,因而加強中職語文實踐教學十分必要。為能夠使這一目標更好實現,教師可開展以下兩種教學活動,即語文實訓周教學活動與仿真教學活動。在語文實訓周教學活動中,主要就是教師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實踐訓練,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更好運用,提升其實踐能力。在仿真實訓中,主要就是創建仿真職業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并且能夠促使學生更好應用所學語文知識及技能,進而使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真正提升,在職業活動中更好應用。
四、結語
在目前中職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學發展中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職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措施。在目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作為中職院校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就業導向,以各個方面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改革,從而使教學改革能夠更好實現,使語文教學更好符合職業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更好培養。
參考文獻
[1]劉澤松.就業導向下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改革[J].學周刊,2018(3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