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藝花
摘要:和美課堂旨在營造一個“舒適”的教學氛圍,創設一個飽滿、高質量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小組合作學習能在和美課堂中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培養學生成為熱愛學習、善于學習、樂于助學和美好少年。
關鍵詞:和美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 愛學 善學 樂學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新課改下要求課堂是一個以生為本,生生、師生和諧共處的課堂,同時也是一個高質量、高效率的和美課堂。新形勢下小組合作學習廣受師生喜愛,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參與范圍大,覆蓋范圍廣,而且能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積極的參與進來的一種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孩子愛學、善學、樂助的和美學習氣質。和美課堂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載體,小組合作學習豐富了和美課堂的內涵。
和美課堂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時刻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小組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欲望,喚起了學習激情,培養了孩子的學習熱情,使孩子在輕松而又熱烈的學習氛圍中裝滿了學習的欲望。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彼越處熢诮虒W過程中要以生為本,合理分工小組成員,使得人人有事做。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買衣服》一課中,我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媽媽買一件衣服31元可以怎么付款。我先讓孩子在小組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認真傾聽組員的意見,接著討論誰的方法最簡便,最后在班上匯報你們小組認為最簡便的方法。由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問題每個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因此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同學們暢所欲言而又討論激烈,每個孩子都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簡潔的、最行之有效的,因此他們要想法設法讓自己的意見更有說服力。最后在匯報交流的過程,孩子的答案是五花八門的,有的說直接付31張一元的,更有的說他們小組決定拿一張50元的給售貨員找錢的。答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極力讓對方信服自己,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強烈的碰撞,感受到數學答案的多樣體,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好玩,從而強烈學習的欲望油然而生。小組合作這種學習方式關聯了每個學生,小組成員間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課堂變成生動好玩而又處處充滿學習生機的和美課堂。
我們常說教學定法,而學更無定法。和美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欲望,更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常常有一種現象叫“花盆效應”,花盆里的植物在人們的精心照料中能夠茁壯成長,但是一旦離開了人到往外界它們往往不能抵御自然界的風吹雨打。在課堂中,大部分孩子通過聆聽教師的講解、分析能理解問題,能解決問題,但是稍微遇上變式題型很多孩子繞不過彎,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小組合作學習能增強學生抵御“風吹雨打”的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每個孩子在小組中都擔任不能的角色,要按時完成小組的任務,因此他們都會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對于已經掌握了某種知識或技能的孩子,要教會還沒有掌握的孩子,他必須重新整理所學并清除透徹的表達出來,而其他學生在同伴的影響刺激下也會奮起直追,學生的自學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認識角》一課,在初步認識了什么是角、如何畫一個角后,我讓小組合作討論怎么比較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直角的大小,小組間立即展開了激勵的討論,在巡查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思維落地開花,有個小組的一位同學通過重合兩個三角尺的直角知道這兩個角是一樣大之后,其它成員立馬把通過這種方式來比較另外的兩個角,從而擴散到比較的兩個角。這個結果在完全沒有老師的參與下學生能發現得益于平時經常的小組合作,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加強了自學能力。
德國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焙兔勒n堂注重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學的精神,把我之所學教與你,并在這過程中成長自己。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之間可以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吸收快的孩子更是可以消化所學知識給接受慢的孩子講解,從而形成互相幫助、提升自我的良好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之所以被廣大師生所喜愛,不僅僅充分發揮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功能;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自主自學、組員交流、集體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競爭,培養了良好了學習習慣,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互幫互助的美德,豐富了課堂內涵,使課堂成為和美課堂,學生成為和美氣質陽光好少年。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J].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2
[2]陳惠芳.基于生態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問題與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2
[3]盛新風.語文課堂:教學走向和美.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