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紅 趙榮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本質就是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學習數學知識,產生思維碰撞,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觀察、推理、交流;生活化情境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小學數學;應用研究
在生活中應用知識是學習知識的重要目的之一,對于提升我們生活品質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教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進行有效聯系,建立生活化教學情境,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認真分析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創造性應用教材,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一、聯系生活實際,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越是生動形象的問題,越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當前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小學數學課堂融入學生實際生活,使課堂充滿活力,幫助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
(一)創設生活畫面情境
觀察當前小學數學教材內容不難發現,大多數教材內容的來源都是實際生活,但是本來生動的內容放到了教材中就成為抽象的概念[1]。如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將教材內容進行還原,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就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比如在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學過程中,可以這樣設計,“新學期開學了,大家都開開心心來上學,你會看到校門口兩旁擺著很多盆花,你們知道有多少盆黃色的花嗎?有多少盆紅色的花呢?一共多少盆呢?”“你們知道我們班有多少名男生?多少名女生嗎?我們班的總人數又是多少呢?雖然同學們現在都不知道答案,但是在今天的數學學習中,我們都可以得到問題的答案,你們看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學好。”再如,在“分一分與除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分糖果的情境:新年的時候我們都會買很多很多的糖果,現在一共有9個糖果,要你分給自己和兩個小伙伴吃,你準備怎么分配九個糖果?為什么?此種課堂氣氛極為活躍,每個學生在生活情境問題引導下都在積極思考,既可以讓學生認識“分一分”,又在課堂中滲透了“人文”精神。
(二)創設生活體驗情境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時,由于多種現實因素,很多生活原型在課堂中無法得到真實展現,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契合的材料,將其以問題情境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切身體驗。比如在“購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內創設一個“超市”的情境,讓學生在超市中購買玩具,在這一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在購買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了“錢”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與數學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知識雖然較為枯燥,但是其中有著許多潛在的興趣因素。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潛在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進行有效融合,將社會素材引入數學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能動性。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以學生特點為出發點,將學生喜歡的生活素材用多種豐富形式展現給學生。
(一)利用游戲、故事,創設生活化情境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將數學知識與游戲活動、故事情境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比如在“乘與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媽媽的生日”的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媽媽的生日”這個故事,拓展故事情節,讓學生運用“乘法、除法”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在數學問題提出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相互提問,要求學生將問題表述完整,在互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
再如,在“周長”這一概念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挑選一名學生為大家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續編故事,在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后,教師可以再次對賽跑的場地進行展示,在展示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出新課“什么是周長?”而后以“動物運動會”作為故事情境貫穿整節課,在此種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還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
(二)借助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只有學生認識到現實與數學學科之間的關系,并對其進行廣泛應用,才可真正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2]。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在每節課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進行練習,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比如在“多邊形的面積”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教師中多邊形的長和寬進行測量,而后運用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計算出不同多邊形的面積。在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整個過程中都是學生對多邊形面積的真實體驗,對于學生理解、內化數學知識有著積極作用。
綜上可知,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運用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諸多有利因素,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開祥,馬延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91,94.
[2]狄云雷.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J].學周刊,2018(30):72-73.
注: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BY[2018]G1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