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初中地理反思性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提出教師在學習環節教授反思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反思實踐,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反思探索,在總結環節進行反思回顧,實現學生自我成長、自我教育。
【關鍵詞】反思 初中地理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A-0151-02
反思是學生對自己進行學習評價的一個過程,是學生對學習思考過程當中的主觀行為判斷。反思是地理課程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如果在學習之后沒有進行反思,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浮于淺層面。許多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往往過于重視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而對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加重視。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模式,鼓勵學生不斷地反思,找到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通過引導學生不斷地反思解決思考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自我提高、自我發展,更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思維能力,促進反思性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學習環節教授反思方法
反思的過程是學生進行回顧的過程,反思的最大特點就是需要進行探索,在學習過程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對知識進行重新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在當前地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也成了教師的一個重要教學責任,反思能力成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在現代教育當中需要重視的就是反思環節。
許多學生在學習地理課程中往往不加思考,只為了快速地完成作業。為了應付差事,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他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很少進行主動思考,對于答案“是什么”比較關心,而并不主動思考“為什么”的問題,他們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問題也不能進行準確的描述,無法提出具有探索性的地理問題。因此,初中地理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主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樂于反思,主動思考問題。例如,筆者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復習時填寫學習梳理單,其內容主要有:1.在學習這一節內容前有沒有提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及時做好筆記?有沒有真正聽懂教師所講的內容?3.課后有沒有及時復習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是否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通過深入思考這些問題,加深理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八年級教材《冬季南北溫差大》這一課中,筆者先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行預習,去網上搜集有關冬季南北方風俗差異的材料,再結合課本進行整理。其次,組織學生們在課堂上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課本中的關鍵點聯系南北方的實際差異,反思自己家鄉與其他地區的不同之處。最后,通過實際問題來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這樣通過填寫梳理單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實踐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對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不斷地反思自己所掌握的內容是否達到教學的目標要求,包括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對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以及對于知識的應用程度等。同時,還要想一想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自己原有知識有怎樣的聯系,反思自己是否在認知上存在一些欠缺,如果存在一些問題,又應當怎樣去及時彌補?還需要考慮新知識是否與自己以往所構建的舊知識觀點有所矛盾,新知識對自己以往的知識體系是補充,還是顛覆?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和新學習的地理知識聯系起來,使地理學習產生應有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美國》這一課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認識美國在資源利用和廢物排放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學生以往的認知中,他們通常都知道美國的經濟發展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茅,但有關資源浪費和污染問題還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可見,學生通過對自己所學知識的反思,能夠全面了解課本知識,不斷進行總結。
三、實踐活動反思探索
高效課堂的外在表現不在于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也不是課堂紀律是否良好,而是學生的反應如何。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一知半解,不能充分了解課本內容的反應,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反思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到實踐當中探索地理知識。學生的具象思維還不成熟,雖然有著較強的接納新事物的能力,但對于地理邏輯空間的想象力還有待提高。地理教師可以繪制一些地理作品,像經線與緯線在地球上的線性表達,黃赤夾角與本初子午線的具體內容,大山兩邊的降水量不同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豐富的想象,比教師口頭講述的效果要好很多。地圖作為初中地理課堂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地理學習中最重要的工具。學生可以根據地圖學習自己的家鄉在中國地圖中的具體位置,中國在世界地圖的位置是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劃分,地球上哪里有著名的山川湖泊,萬里長城、金字塔分別所在的國家等。例如,在學習省級行政區的相關內容時,很多學生不能進行有效記憶,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筆者引導學生利用順口溜的方式進行記憶,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更多的學習方法,不斷地進行反思和提高。因此,構建初中地理反思性高效課堂,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自我教育,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反思實踐的引導。
四、總結環節反思回顧
總結反思是學生學習和進步的一個重要階段,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性整理,對學習效果進行客觀評價,能夠讓學生在完成某一階段學習之后不斷地反思,促進自主反思習慣的形成。學生在做作業時難免會出現馬虎的現象,對此,教師就要幫助學生予以改正,進行反思性的復查和總結。有些學生經常出現重復錯誤,而通過教師對學生以往作業的對比和分析,發現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就是學生還沒有弄清楚題目的含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有必要讓學生準備一個地理錯題本,把自己每次出錯的題目抄錄在上面。例如可以把一道選擇題的格式抄錄在錯題本上,在寫完題目之后直接用紅筆填寫正確答案,再將同種類型的題目記錄在一起。這種方法試用一段時間之后,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漸漸學會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易錯題目,分析出錯原因、題目解析、正確方法等。這樣的錯題登記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有利于幫助他們明確每一種類型地理題目的真正考點,而且有助于養成記錄的好習慣。比如與整理有關的知識點,南亞季風氣候的成因這一類選擇題出現時,一名學生對原因分析如下:“我當時有點粗心,只想到了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一個原因,而沒有深入地去想由于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東南信風變成西南風這個原因。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這道題我做錯了。”采用摘錄錯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反思性復查和總結,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促進其反思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外,教師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及思維能力,在講解地理內容的時候,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全方位地思考問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引導學生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索,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在反思的過程中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利用科學的方式教授反思方法,引導學生自身反思實踐,培養反思能力,打造高效的初中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志軍.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J].城市地理,2017(1x)
[2]劉華利.在反思中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廣西教育,2017(37)
[3]祁腫云.如何打造初中地理的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2016(6)
注:本文系玉林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地理課堂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研究”(課題編號:2016C0020)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鄧毅(1971— ),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