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
摘要:筆者從課題研究的視覺,結合自己在課題研究中的體會和思考,談了自己對紙浮雕教學的認識,筆者主要從選擇紙浮雕特色作為校本特色課程的原因;如何依據學情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紙浮雕創作的興趣;積累經驗,形成校本特色課程,推廣美術特色教學成果等幾方面談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體會,表達了因地制宜開展美術特色教學研究的意義。
關鍵詞:學生;紙浮雕;美術特色;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樂趣
中圖分類號:J3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253-01
由巢湖市教研室和21所中小學共同申報的課題《關于中小學美術特色教學的實踐研究》己于2016年10月順利結題(我校的“關于紙浮雕特色教學的實踐研究”是其中的子課題之一),在合肥市級課題的基礎上,我們課題組的主要負責人和成員一起繼續深入的探究總結,選定美術特色教學研究的新方向,新思路,2017年申報立項的省級課題《在鄉鎮小學推廣美術特色教學成果的實踐研究》已經進入中后期的研究中。作為課題組的主要成員,下面就筆者負責的“紙浮雕特色教學的實踐研究”談談認識和感想。
一、選擇紙浮雕作為美術特色教學研究的原因
(一)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
新課程標準里明確提出“地方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各地美術教研機構、研究人員和教師應努力做好開發工作,有組織地在當地進行調查、了解、分類整理,重復加以利用,積極編寫校本課程與教材。農村、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可以因地制宜,重復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現在學生的學習也不滿足于教材內容的學習,美術老師的教學也要依據學情與時俱進的進行拓展,豐富課堂教學。
(二)依據紙浮雕藝術特點選擇特色教學內容
紙浮雕不但是一種藝術形式,而且是基礎藝術教學的一種手段,它集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及材料美學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裝飾性、趣味性、易操作性的特點,特別適合在中小學課堂教學,有利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立體思維能力、創造意識、創新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風格各異的紙材需要學生不斷地觀察、觸摸、嘗試,并讓學生用這些材料進行造型訓練,將不同質感的紙材,如細膩的、粗糙的、薄的、硬的、軟的等材質加以技巧性的加工處理,如通過“撕”、“捏”、“揉”、“搓”、“絞、“拉”、“擠壓”、“卷”,“折疊”等方法,制作出一幅幅活潑生動的作品。本著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從平面到立體,從單色到多彩,從簡單紋樣到豐富組合。在紙浮雕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又樹立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升學生的整體審美素養。
二、依據學情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紙浮雕創作的藝術魅力
(一)親身體驗、探究發現紙浮雕創作的樂趣
在美術工藝課里,教師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制作,用什么方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樣粘貼?不作具體規定,而是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琢磨、探索,要求從不同角度進行嘗試,讓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再由教師來講解引導示范,讓學生慢慢去體會自己的方法好,還是老師的方法好,從中總結獲得屬于他們自己的創作方法和思路。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教學,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著手,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擴展開來,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出來。
(二)用心裝飾、及時展示學生的創作成果
學生的創作需要被認可,被欣賞,我在教學中都會及時把學生的作品用KT板進行簡單的裝裱,裝上塑料邊框,變成一幅幅精美的成品,展示在學校的各個地方,師生的關注欣賞,是對他們最好的評價,學生一方面感覺到老師尊重他們的創作,另一方面也體會到了創作的成就感。一學期下來,學生創作出了大大小小幾百幅紙浮雕作品,學校將學生的作品舉辦展覽,編成畫冊,大大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紙浮雕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積累經驗,形成校本特色課程,推廣美術特色教學成果
在合肥市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在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開發編寫了名為《紙浮雕特色教學》的校本教材,豐富了美術教學課程,形成學校藝術特色。紙浮雕的教學的研究成果,我們課題組正大力的向鄉鎮小學推廣,以炯煬鎮學區為課題研究基地,將研究的成果向周邊的鄉鎮學校輻射,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也因地制宜的開發一些新的“紙造型”特色課程,例如紙盤畫、紙漿畫、瓦楞紙版畫、變廢為美的手工制作等,大大豐富了鄉鎮小學的美術教學,學生創作的紙造型作品在市級藝術比賽屢屢獲獎,學生越來越喜歡上美術課了,他們的作品美化了校園,形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關于“紙造型特色教學的實踐研究”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繼續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反思不足,深入探究,開發更多有益提升學生美術素養的特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