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學內容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思維與學習能力,對于農(nóng)村高中數(shù)學教學來說,這也是重要的教學發(fā)展方向。而“走班制”是對原有教學理念的一次全新的嘗試,目的在于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fā),鼓勵學生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模式,從而更深層次的挖掘學生們的優(yōu)勢能力,實現(xiàn)教學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走班制教學;分層模式
分層選修課的制定與實施,目的在于鼓勵學生把興趣與能力釋放出來,再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新課改的意義就在于此,沖破傳統(tǒng)教學束縛,發(fā)揚學生個性優(yōu)勢。選修課的“走班制”模式從根本上來講是一次非常有利的課程改革,它既滿足了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程度,又在保留原有授課形式的前提下,充分整合學習資源,使高中數(shù)學教學達到了一個新的教學高度。
一、 分層教學發(fā)展背景以及“走班制”的概念
分層教學最早是基于美國移民兒童的大量涌入而制定出的教育方式,而后逐漸演變?yōu)槊绹囵B(yǎng)精英人才的教學方式,它把許多學科都進行重新規(guī)劃,采取分層教學模式,久而久之,在數(shù)學教學領域,分層教學成為了普及化的教學方式。
而“走班制”教學又是基于選修課要求而制定的。選修課的課程模式需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自主選擇學習科目。而選修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學校方面應實施管理變革制度,客觀上講學校應該采取“走班制”作為管理變革的起點。
“走班制”教學需要固定教學內容、不固定教室、選擇性聽課,學生采取流動聽課模式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走班制”教學讓學生們自主選課,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們?yōu)樽约褐贫艘惶鬃钸m合自身特點的課程“套餐”,在學校設定的教學內容中“暢游”,不再受束縛。“走班制”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們的學習愿望,許多學生都愿意上自己喜歡的課程,在這樣的課程中聽課非常認真,學習效率非常高,而學校方面制定的這項教學制度,充分交出了選擇權,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由學習,個性教育效果十分顯著,進而使學生們再無學習壓力,反而提升了學習動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
二、 具體實施辦法
(一) 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程
在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課程中,必修課與選修課模塊就需要教師針對高中數(shù)學與高考對接模塊內容,給學生們總結出不同模塊所涵蓋的內容范圍,以及需要用什么樣的基礎知識打底,才能與模塊知識相互融合,最終產(chǎn)生有效的學習結果,老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要進行充分的指導,仔細考慮學生的興趣需要與特長,幫助他們理性選課。
(二) 編班要合理
學生所要選擇的內容肯定不盡相同,加以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同,學校方面要了解到其中的差異性,科學編班最為合理,具體方法為把選擇同一個模塊的學生放在一個班級里,并把能力水平在同一高度的學生進行整合編制,同時要注意班級的人數(shù)限定,不可超過額定范圍。
(三) 師資力量要調配得當
學校方面要統(tǒng)一規(guī)劃,把兩個年級統(tǒng)一安排,讓數(shù)學老師同一時間進行教學,教學對象是一個年級,并采取學習簽到管理。
(四) 教學不足之處的完善
在此條件下,學生可能無法準確的掌握自身的學習能力,造成自主選課的效果不夠理想,而老師與學生之間還存在接觸時間短、適應性無法達到一致這樣的問題,學校方面要為其制定兩輪教學循環(huán),第一輪的選課若不理想,學生還有第二輪選課機會,重新學習。
(五) 評價體系
每一輪教學結尾處,老師要給同一個模塊的學生安排測試環(huán)節(jié),而對于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允許補考一次,通過兩輪測試,將最終成績歸納入檔,以此作為畢業(yè)時的成績認定依據(jù)。
通過對以上“走班制”實施細則的檢驗,產(chǎn)生了十分顯著的教學效果。“走班制”涉及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管理,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自主選課模式應更加注重制度的完善與升華,做好管理制度的制定與細化,是保障此教學制度有效發(fā)展的前提條件。
三、 “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思考
“走班制”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提升了智力以外的發(fā)展機會。學生的學習水平與其智力因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并不一定成正比關系,“走班制”教學有效提升了智力水平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的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事實上,每一名高中生都是自主行為人,他們對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都充滿著極大的興趣意識,同時,他們也處在成長與發(fā)展階段,并不是停滯不前的,他們有自己的學習興趣,有人格尊嚴,所以對于他們的學習要求一定要帶有針對性,而不能強行左右他們的思維,教學方式用對了,能給他們的人生帶來輝煌的閃光點,這也就是為什么選修課走班制極其重要之所在。學生們通過在走班制中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從而使他們的學習目標更加的明確,學習過程附帶著一定的責任性,是對于自身、對于家長、對于學校、對于社會等等都有一定的責任性,選擇喜愛的課程,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就會十分顯著,最終結果才能更有效,而這又是學生們擔負起責任的行為伊始。
四、 總結
“走班制”教學拓寬了數(shù)學課范圍,并把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入其中,使課程的功能性得以轉變,學生的發(fā)展空間也隨之加大了,教師的教學可行性也得以提升,這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體現(xiàn)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與變化,實際對于教師來講更是一個全新的嘗試。高中學校在“走班制”的推廣中更加突出了學校創(chuàng)新模式的建設,在這種教學制度改革中,學校方面尋求到了一條更適合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多年來我國一直要求學校必須堅持走特色化辦學理念,而真正的特色化體現(xiàn)一直以來并不十分明顯,而“走班制”為培養(yǎng)社會核心競爭力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潔.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構建“和諧”教學新模式[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7:29-30.
[2]馬劭麟.普通高中選修課程“走班制”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教學思考,2015:48.
[3]韓慶.對高中數(shù)學實施選修走班制教學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5:62-64.
作者簡介:
李重君,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