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學中,數學學科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值得深思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類比教學法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分析,希望對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類比教學法;小學數學;數學教學
一、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階段。因此,在該階段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學習習慣的鍛煉和培養,為小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就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類比教學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對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等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 運用類比教學法,提高知識之間的關聯度
小學數學知識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各個知識板塊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關聯性。因此,教師可以實施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將以往所學的舊知識與新知識兩者緊密相結合,實現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類比,構建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結構,明確重點和難點,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度,促進小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當教師在向學生教授《小數乘法》這一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將整數乘法與小數乘法兩者進行類比,化難為簡,例如針對例題3.5×5=( ),教師即可以運用類比法對這道例題展開講解。首先,教師讓學生利用以往所學的整數乘法計算35×5,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3.5×5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的計算方法。當學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小數與整數兩者之間的倍數關系,從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實施類比教學法,讓學生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兩者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新知識有了更為準確的理解,消除畏難情緒,促進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 運用類比教學法,促進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數學學科最為鮮明的特點在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這些特征也正好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均處于不斷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對于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知識往往會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最終可能會導致學生無法深入地、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點,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甚至可能會產生抵觸厭煩的心理,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運用類比教學法,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例如,當教師在教學“圖形與幾何”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類比教學法使得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性質時,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身邊學生頻繁接觸到的長方體模型,如書桌和鉛筆盒等,讓學生可以對長方體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其次,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高、長以及寬等,將抽象知識具象化,促進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水平。
四、 運用類比教學法,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在新課程教育背景下,對于數學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即要求從以往的只注重學生知識學習積累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方向進行積極的轉變。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不僅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同時還需要加大探索和創新力度,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研究。類比教學法中所蘊含的類比思想,對于學生的知識創新會帶來積極的作用。通過實施類比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通過類比明確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共性,為后續創新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乘法”這一章節知識過程中,學生在掌握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創新研究,例如,可以提前讓學生去探索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來培養學生的類比創新思維。在引導學生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些定理展開推導,培養學生的準確判斷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運用類比教學法,不斷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水平
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必備的兩項技能。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類比教學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兩者緊密相結合,兩者相聯系,相互印證,這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有效教學手段之一。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類比的方式將某些具體問題的共性進行合理的歸納總結,找出具有普遍性的解決方案,使得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得到鍛煉,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顯著提升。
例如,有以下一道小學數學應用題“一項工程,甲單獨完成共需要4天時間,乙需要6天才能夠獨立完成。這項工程開始由甲和乙兩個工程隊共同施工2天后,甲工程隊有事情退出,后續全部由乙獨立完成,還需要幾天時間?”這道應用題是具有代表性的分數應用題,學生只需要運用分數的知識內容就可以順利求解出答案。但是,這道應用題中涉及多個條件,學生拿到題目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解題思路較為混亂。因此,教師在分析這道題目時,可以采用類比法進行分析,即將工程總量設為1,甲做一天就可以完成1/4,乙做一天就可以完成1/6,那么甲乙共同施工兩天完成的總量就是(1/4+1/6)×2,剩下的工程量還有多少呢?求解到這一步驟的時候,后續思路就非常明了了。因此,通過類比方法可以將實際應用題轉換為數學模型,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類比教學法,可以將數學知識化難為簡,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愛好,還可以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使得數學學習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章穎.小學數學類比教學策略的實施與探索[J].新課程(中),2018(5):78.
[2]許貴鋒.滲透類比思想 提升數學素養——談類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8(4):51-52.
[3]李浩達.在類比教學中“存同求異”——類比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舉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8(1):28-29.
作者簡介:
吳新敏,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池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