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我國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課后作業質量并不高,作業的有效性并不能達到預期的要求和目標。這就使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的提升受到嚴重阻礙。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要求教師必須改變目前的這種現狀,進一步優化和設計課后作業、提升課后作業的質量和效率,讓每名同學通過寫課后作業的過程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課后作業的有效性、如何布置課后作業已經成為廣大教師必須深思的話題。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的布置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提升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出謀劃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課后作業;布置;完善與提升
一、 引言
小學數學中課后作業的布置是教師進行下一節課堂教學的前期準備、中期強化、后期的補充和延伸,更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價。因此,優化小學數學課后作業的布置不僅能夠全面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后有效鞏固所學的知識,全面提升小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學生多角度的思維方式,為學生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后作業布置和設計時,一定要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作業,從而真正發揮課后作業的有效作用。
二、 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課后作業布置的有效措施
(一) 結合學生實際、精簡作業內容,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小學生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對很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在布置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簡作業內容,使課后作業更加具有系統性、全面性、代表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一味地貪多、求量,這些大量的、重復的數學練習使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有的學生為了能盡快完成作業敷衍了事,這時這樣布置的課后作業不僅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反而會使很多小學生對數學產生畏懼和厭惡的學習情緒。可見,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充分考慮課后作業的量、難易程度,充分發揮課后作業的鞏固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應充分發揮作業的趣味性,積極優化并設計作業的內容,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不同學生可以有區別地進行設計。教師只要緊緊把握興趣這一特點,站在學生的心理動態和思維模式的角度,徹底轉變過去單一的數學作業模式,讓學生的課后作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生動、富有趣味性,讓學生真正愛上“寫作業”,提升學生的整體數學教學質量。
(二) 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分層布置作業
我們從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特征,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并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根據不同學生存在的差異選擇出更具有實際效果的教育教學方式。我國新課改中明確要求:在教學中應關注每個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促進每一名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一定要盡量避免使用傳統的、單一的、統一的、典型的作業形式,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成績水平、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年齡特征、學生的學習愛好等實施分層作業布置,最終實現因材施教的效果。例如: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為學生布置一些選做題和必做題,并在作業中用不同的記號進行標注;關于學生作業的任務量,教師可以通過彈性制規定的方式對難易程度作出合理的調控,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練習題,只要達到實際要求就可以,而對于成績處于中等的學生,可以做一些變式題,這樣能夠很好地鍛煉這些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教師這種因材施教的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完成各項作業,從而使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 完善家校溝通,充分發揮課后作業的價值作用
學生的課后作業基本是在家中完成的,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很多學生一旦離開學校就很難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這也切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渠道,學生遇到問題也不能及時向教師請教。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教師可以通過QQ、微信、飛信等不同的交流與溝通方式搭建家校溝通平臺,這樣不僅能在學生、家長、教師之間搭建一道溝通的橋梁,教師更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惑。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建立微信群,實現與學生的在線交流和互動,從而提升課后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對于學生在寫作業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可以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讓學生將這些問題放到交流群中進行討論,在大家激烈的交流與互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教師還可以建立小組成員聯動機制,幫助那些長期成績不好、缺乏自信的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搭建家校溝通平臺,一方面能夠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實現了家長與教師的在線交流;另一方面,更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綜合提升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小學數學教學課后作業的應該不再是學生的一種負擔,不應該是學生頭疼的問題。作為一線教師,應當適當安排課后作業,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和實效性,讓作業不再成為困擾學生的難題,讓小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薛朝軍.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研究[J].新課程,2014(2):129.
[2]張平麗.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的布置探究[J].教師,2014(31):100.
[3]劉秀梅.基于興趣法有效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成果研究[J].中華少年,2017(35);128.
作者簡介:
謝大銳,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明光鎮順龍松山完小。